问题 | 民事诉讼被告在开庭前需要进行哪些准备? |
释义 | 被告在民事诉讼中的主要准备工作包括:提交答辩状,收集有利证据,陈述答辩意见,质证原告证据,举证,参与法庭辩论,并最后进行陈述。在民事案件中,被告不一定需要亲自到庭,可以委托律师或其他代理人代为出庭。然而,有些情况下被告必须亲自到庭,法院会在案件受理通知书中明确举证通知书的要求和期限,被告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证据,否则将被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法律分析 一、民事诉讼被告开庭前做什么准备? 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1、根据原告的诉讼请求,以及提交的相关证据,做一份书面的答辩意见,并收集自己有利的证据,用于支持自己的主张,反驳对方的请求; 2、庭审过程中,法院会要求被告陈述答辩意见,以及就案件事实部分进行补充说明; 3、被告在原告举证结束后,需要就原告的证据提出质证意见; 4、被告举证; 5、法庭辩论; 6、最后陈述。 二、民事诉讼中被告是否一定到场? 通常情况下,民事案件的当事人可以委托律师和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代自己出庭进行诉讼。但是,有些民事案件的当事人必须到庭。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 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结语 被告在民事诉讼开庭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根据原告的诉讼请求和提交的相关证据,应当书面提出答辩意见,并收集有利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并反驳对方的请求。其次,在庭审过程中,法院会要求被告陈述答辩意见,并对案件事实进行补充说明。被告还需要就原告的证据提出质证意见,并在适当的时候举证。最后,进行法庭辩论,并在最后陈述中总结自己的观点。在民事诉讼中,被告通常可以委托律师或其他公民代理出庭,但有些情况下被告必须亲自到庭。被告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逾期不提交将被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三章 简易程序 第一百六十六条 人民法院审理下列民事案件,不适用小额诉讼的程序: (一)人身关系、财产确权案件; (二)涉外案件; (三)需要评估、鉴定或者对诉前评估、鉴定结果有异议的案件; (四)一方当事人下落不明的案件; (五)当事人提出反诉的案件; (六)其他不宜适用小额诉讼的程序审理的案件。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