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释义
    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当事人实施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 民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才发生法律效果。与此相反,事实行为仅取决于法律规定,实施行为并不具有追求某种法律效果的意图。或者说,这种意图的有无并不影响法律效果的发生,而只要符合一定的规定便能产生法律效果。 民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法律效果;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效果和事实效果。比如:拾得遗失物作为一种事实行为,其法律效果和事实效果是同时发生的,拾得人依法律规定取得该物的暂时所有权是法律效果,拾得人对拾得物的实际占有则是事实效果。民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 民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生效条件,而事实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行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行为人可以撤回意思表示。撤回意思表示的通知应当在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前或者与意思表示同时到达相对人。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23: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