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签约主体与合同主体为何必要? |
释义 | 审查签约主体的必要性在于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保护企业的利益。对签约主体的审查包括确认其代理人或代表人身份,并核实其法定资质和履约能力。对自然人需评估其民事行为能力,对法人需核查其营业执照,对其他组织需审查其注册情况。此外,了解对方的信用状况和历史履约情况,有助于企业决策是否与其签约。审查签约主体是确保合同安全可靠的重要步骤。 法律分析 审查签约主体有什么必要性 签约主体一般可分为代理人与代表人。当签约主体为代理人、代表人时,就可能会现合同无效的法律风险,因此企业要时刻注意对签约主体的审查。若签约人是法定代表人企业应要求其出示法定代表人证明书、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以及对方企业的《营业执照》;若签约人仅为员工代表,则应要求员工提供公司的授权书,以及员工个人的身份证明,同时还要仔细审查该员工的授权范围以及代理期限等问题。 审查合同主体有什么必要性 首先,若对方当事人为自然人,则要针对其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而进行审查;若对方当事人为法人,如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团等则需要审查其《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若对方当事人为其他组织,如合伙企业、独资企业、企业分支机构等,要审查其《营业执照》,对于分支机构还需要审查其总公司的相关情况。 其次,要对合同主体是否具有履约能力进行审查。合同主体的履约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合同目的是否能够实现,因此,企业在签订合同时要先了解对方的基本状况,如企业性质、交易习惯、企业规模、注册资本、法定地址及实际经营场所、银行账户等进行调查,以此来进一步了解对方的资信情况、商业信誉、历史履约情况等,进而帮助企业决定是否与其进行签约。 结语 审查签约主体的必要性在于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保护企业的利益。对于代理人和代表人作为签约主体,企业应时刻注意审查,以避免合同无效的法律风险。对于法定代表人,企业应要求其出示相关证明文件和对方企业的营业执照;对于员工代表,应要求提供授权书和个人身份证明,并仔细审查授权范围和代理期限等问题。审查合同主体的必要性还包括判断对方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查验法人或组织的营业执照,并了解其履约能力和信誉情况。这些审查措施有助于企业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避免合同风险,确保合同目的能够实现。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出卖人迟延交付房屋或者买受人迟延支付购房款,经催告后在三个月的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解除权人请求解除合同的,应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经对方当事人催告后,解除权行使的合理期限为三个月。对方当事人没有催告的,解除权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解除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逾期不行使的,解除权消灭。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 因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不能交付使用,或者房屋交付使用后,房屋主体结构质量经核验确属不合格,买受人请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的,应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 商品房买卖合同没有约定违约金数额或者损失赔偿额计算方法,违约金数额或者损失赔偿额可以参照以下标准确定: 逾期付款的,按照未付购房款总额,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金融机构计收逾期贷款利息的标准计算。 逾期交付使用房屋的,按照逾期交付使用房屋期间有关主管部门公布或者有资格的房地产评估机构评定的同地段同类房屋租金标准确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