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离婚后如何判断抛弃家庭成员? |
释义 | 离婚中的遗弃家庭成员罪是指对无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拒绝扶养的恶劣行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遗弃罪可导致离婚和刑罚。离婚中遗弃家庭成员的判定取决于遗弃主体、对象和后果等因素。遗弃行为必须达到情节恶劣才构成犯罪。赡养、扶养、抚养不仅包括物质供养,还包括生活帮助和精神抚慰。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精神赡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法律分析 离婚中抛弃家庭成员是看哪一方可以抚养能力和赡养能力,有抚养但是就是不履行义务就是抛弃家庭成员。遗弃罪在我国法律规定是夫妻一方对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一方有扶养义务,如果有能力扶养的拒绝扶养情节严重则构成遗弃罪。 提出离婚的话,可以提出离婚损害赔偿,既包括物质赔偿也包括精神损害赔偿。离婚精神损害赔偿没有明确的答案,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我国《刑法》第183条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这里所指的情节恶劣,通常是指被遗弃人因生活无着而被迫到处乞讨,遗弃动机卑鄙,遗弃手段十分恶劣的,由于遗弃造成病、残、死亡后果的等情况。 遗弃家庭成员就是对家庭成员不尽自己应该尽的赡养以及抚养义务。如果在婚姻的过程中,出现了遗弃家庭成员这样的情形,是可以依法判处夫妻双方离婚的。关于离婚中遗弃家庭成员怎么判定的问题,法律也作出了说明,主要包括遗弃主体、遗弃的对象以及遗弃造成的严重后果等等。 法律上的遗弃罪,可以理解为遗弃家庭成员罪。因为:首先所谓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对象限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所谓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是指家庭成员中具有以下几种情况的人: (1)因年老、伤残、疾病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 (2)虽有生活来源,但因病、老、伤残,生活不能自理的: (3)因年幼或智力低下等原因,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构成本罪的前提条件是行为人必须负有扶养义务,如父母有抚养子女的义务,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在一定条件下,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有抚养孙子女、外孙子女、弟妹的义务,孙子女、外孙子女、弟妹亦有赡养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的义务,夫妻相互间有扶养义务。其次是行为人能够负担却拒绝扶养。最后是遗弃行为必须达到情节恶劣才构成犯罪。 “赡养、扶养、抚养”不仅指物质上的供养,还包括生活上的帮助、照料以及精神上的抚慰。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老人的精神赡养日益显得重要。 结语 遗弃家庭成员是对家庭成员赡养和抚养义务的不履行,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遗弃罪指的是对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拒绝扶养的行为。提出离婚时,可以申请离婚损害赔偿,包括物质和精神损害赔偿。根据《刑法》第183条,对于拒绝扶养有恶劣情节的情况,可处以刑罚。赡养、扶养、抚养不仅包括物质供养,也包括生活帮助和精神抚慰。随着社会发展,对于老人的精神赡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民事权利 第一百一十二条 自然人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2022修正):第七章 婚姻家庭权益 第六十八条 夫妻双方应当共同负担家庭义务,共同照顾家庭生活。 女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男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有权在离婚时要求男方予以补偿。补偿办法由双方协议确定;协议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自然人 第一节 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二条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