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的相关法律规定是什么? |
释义 | 本文介绍了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的构成要件和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造成严重后果的具体情形。该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士兵及具有军籍的学员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警官、文职干部、士兵及具有军籍的学员。主观方面为故意,且具有严重情节、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均可构成该罪。 法律分析 以下是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的构成要件: 1. 故意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指的是故意改变武器装备的用途,使其不符合原有的设计用途。 2. 情节严重,指的是具有严重的情节,如导致武器装备严重损坏、损失或者影响作战能力等。 3. 危害国家安全,指的是危害国家安全,如泄露国家机密、破坏军事设施等。 4. 危害公共安全,指的是危害公共安全,如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工具上放置危险物品等。 5. 造成严重后果,指的是造成严重后果,如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6. 未经批准,指的是未经批准,如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的编配用途。 7. 非法获取、私分或者损毁,指的是非法获取、私分或者损毁武器装备。 8. 拒不改正,指的是拒不改正违法行为,如拒不停止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的行为。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武器装备的管理秩序。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武器装备管理规定,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的编配用途,因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本罪适用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士兵及具有军籍的学员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警官、文职干部、士兵及具有军籍的学员以及执行军事任务的预备役人员和其他人员。 4.主观要件。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违反了武器装备管理规定,会造成严重后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预见又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严重后果。 一、非法转让武器装备罪判多少年 非法转让武器装备罪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刑法》第四百三十九条规定,非法出卖、转让军队武器装备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出卖、转让大量武器装备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第四百五十条规定,本章适用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士兵及具有军籍的学员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警官、文职干部、士兵及具有军籍的学员以及执行军事任务的预备役人员和其他人员。 二、破坏军婚罪立案需要哪些条件 1、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与现役军人的配偶结婚或者同居。现役军人,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军官、警官、文职干部、士兵及具有军籍的学员。2、主体是一般主体,现役军人与其他现役军人的配偶结婚或者同居的,也构成本罪。3、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结婚或者同居。 结语 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是指故意改变武器装备的用途,使其不符合原有的设计用途,情节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士兵及具有军籍的学员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警官、文职干部、士兵及具有军籍的学员。主观方面为故意,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违反了武器装备管理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预见又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严重后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七条,违反武器装备管理规定,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的编配用途,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