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我国父母遗弃罪的法律规定及其影响 |
释义 | 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无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拒绝扶养的恶劣行为。构成要件包括具有扶养能力的人、故意行为、侵犯被害人的平等权利、恶劣行为等。与虐待罪相比,遗弃罪侵犯的客体和主体要件不同,故意内容和犯罪对象也不同。中国注重孝行,遗弃行为违背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不仅受到舆论谴责,还威胁被害人的生命和健康,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 法律分析 遗弃父母最的定义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遗弃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主体为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而且具有抚养能力的人; 2、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3、侵犯的客体是被害人在家庭成员中的平等权利; 4、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扶养而拒不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遗弃行为情节恶劣是指: 1、由于遗弃而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 2、被害人因被遗弃而生活无着,流离失所,被迫沿街乞讨的; 3、因遗弃而使被害人走投无路被迫自杀的; 4、行为人屡经教育,拒绝改正而使被害人的生活陷一危难境地的; 5、遗弃手段十分恶劣的(如在遗弃中又有打骂、虐待行为的)等等。 遗弃罪与虐待罪的界限: 1、客体要件不同。遗弃罪侵犯的客体,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扶养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虐待罪侵犯的客体则是复杂客体,既侵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享有合法权益,也侵犯了被害人的身体健康; 而虐待罪的客观方面,则表现为经常或连续折磨、摧残家庭成员身心健康的行为; 2、主体要件不同。遗弃罪的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扶养义务而且具有履行义务能力的人;而虐待罪的主体,必须是在一个家庭内部共同生活的成员; 3、犯罪主观方面不同。两罪在主观方面虽均是故意,但其故意的内容不同。而虐待罪的故意是行为人有意识地对被害人进行肉体摧残和精神折磨; 4、犯罪侵犯的对象不同。遗弃罪的犯罪对象,只限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对象可以是任何人。 综上所述,中国是一个注重孝行的国家,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遗弃行为这不仅违背了这样得到美德,为舆论所不齿,还往往给被害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也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 结语 遗弃行为是对年老、年幼、患病或其他无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的恶劣行为。遗弃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具有扶养能力的人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并以故意为主观表现,侵犯被害人在家庭成员中的平等权利。情节恶劣的行为表现为对被害人造成严重伤害、无家可归、走投无路甚至自杀等。遗弃罪与虐待罪的区别在于客体、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的不同。作为一个重视孝道的国家,遗弃行为不仅违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对被害人的生命和健康构成威胁,同时也影响社会的安定和团结。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 【遗弃罪】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