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院的判决书在失效后两年内未申请执行,可能不会强制执行,但判决书本身并未失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法院的判决、裁定及未上诉或超过上诉期的判决、裁定具有法律效力。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两年。履行期限根据法律文书规定计算。这是对判决书失效问题的解释。 法律分析 没有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但过了法院强制执行期后判决书是否就失效了?法院的判决书永远不会失效。但是如果有执行内容的判决书,在判决书失效后的两年之内没有申请执行,可能法院就不会给强制执行了。即使法院不给强制执行,但并不能说明判决书已经失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第一百五十五条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以及依法不准上诉或者超过上诉期没有上诉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第二百三十九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这样解释大家理解吗? 拓展延伸 判决书执行期满后是否失效? 判决书执行期满后并不意味着其自动失效。虽然强制执行期限届满后,执行程序可能会暂停,但判决书本身仍然具有法律效力。法院的判决是一种法律命令,除非另有法律规定或申请撤销判决,否则判决书依然有效。当然,在执行期满后,债务人可能会提出异议或申请撤销判决,法院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查。因此,尽管执行期满,判决书仍然具备法律效力,但可能会受到后续法律程序的影响。 结语 判决书的法律效力在执行期满后并不会自动失效。尽管执行程序可能会暂停,但判决书本身仍然具有法律效力。债务人可以在执行期满后提出异议或申请撤销判决,法院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审查。因此,判决书的有效性取决于后续的法律程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章 执行的申请和移送 第二百四十七条 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并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五十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四十八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