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谁应该为伤残承担责任? |
释义 | 家庭暴力导致对方伤残需承担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根据2021年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实施家庭暴力者应赔偿医疗费、护理费等费用,并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五条,虐待家庭成员者可处以拘留或警告。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条,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者可处以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且若导致重伤或死亡则刑罚更重。被害人无法告知的情况除外。 法律分析 家庭暴力致对方伤残应付以下责任: 1、民事责任。受害者可以要求家庭暴力实施者承担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 2、行政法律责任。实施家庭暴力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处以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3、刑事责任,涉嫌虐待罪、故意伤害罪。法律依据:2021年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 (一)虐待家庭成员,被虐待人要求处理的; (二)遗弃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被扶养人的。 《刑法》第二百六十条 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被害人没有能力告诉,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除外。 拓展延伸 伤残责任纠纷的法律解析及解决方案 伤残责任纠纷的法律解析及解决方案是指在发生伤残事故后,涉及到责任归属的争议。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责任的承担应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首先,需要考虑事故的发生原因、各方的行为、过失程度等因素。其次,根据法律规定的相关标准和法院的判例,判断责任的主体。最后,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解决方案可以包括赔偿金的确定、医疗费用的承担、劳动能力评估等。在处理伤残责任纠纷时,应依法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公平公正的处理结果。 结语 根据以上情况,对于家庭暴力致对方伤残的责任,可以从民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责任三个方面进行追究。受害者可以要求家庭暴力实施者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同时,实施家庭暴力也属于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可能会受到行政处罚。此外,如果涉及虐待罪或故意伤害罪,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对于侵害他人造成的人身损害,应当赔偿相关费用,并确保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在处理伤残责任纠纷时,应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通过协商、调解或诉讼等方式解决纠纷,以确保公平公正的处理结果。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一条 因生命、身体、健康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 本条所称"赔偿义务人",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权行为以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六条 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十九条 超过确定的护理期限、辅助器具费给付年限或者残疾赔偿金给付年限,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继续给付护理费、辅助器具费或者残疾赔偿金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赔偿权利人确需继续护理、配制辅助器具,或者没有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人民法院应当判令赔偿义务人继续给付相关费用五至十年。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