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无罪辩护: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主观故意的认定,罪与非罪的界定
释义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嫌疑人(被告人)主观故意的认定,直接影响着罪与非罪的界定。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非法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
    
    北京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律师
    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相当一部分,本身缺乏金融知识的公司员工,甚至管理人员,被裹挟进去的现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在主观上只能由直接故意构成,如果被告人在主观上没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直接故意,则不应对其定罪处罚。
    实践中,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主观方面审查倾向于“推定明知”,因为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公司员工即直接被“推定”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主观故意,这种有罪推定违背“无罪推定,疑罪从无”的原则。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涉互联网金融犯罪案件有关问题座谈会纪要》(高检诉(2017)14号,2017.6.1)第9条“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原则上认定主观故意并不要求以明知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为要件”。第10条“对于无相关职业经历、专业背景,且从业时间短暂,在单位犯罪中层级较低,纯属执行单位领导指令的犯罪嫌疑人提出辩解的,如确实无其他证据证明其具有主观故意的,可以不作为犯罪处理”。“原则上”,司法实践中不去审查是否明知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双重解读:可以不作为犯罪处理“,则”可以作为犯罪处理“。刑事追诉证明标准要求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排除合理怀疑,得出唯一结论。这类双重标准不应成为司法实践的认定标准。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1:2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