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见义勇为行为导致他人死亡的司法审判
释义
    见义勇为造成他人死亡的判决取决于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定。正当防卫适用于防止严重危害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造成伤亡不负刑事责任。防卫过当发生在暴力行为停止后,需承担法律责任。多人团伙实施不法行为时,应保证自身安全并及时报警。见义勇为的主体是非负有法定职责或义务的自然人,主观上积极主动,客观上与侵害行为或自然灾害进行斗争。见义勇为的保护对象是国家、集体利益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
    法律分析
    一、见义勇为造成他人死亡怎么判
    在法院的认定中,一般如果认定为见义勇为的,是不会追究刑事责任的。
    1.【正当防卫】见义勇为致人死亡,其在法律上的认定会因为不同的情形而不同,比如见到某人甲正在殴打另一人乙,可以上前劝阻,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注意了。
    如果甲不听劝阻,依然使劲儿殴打乙,乙已经快要被打死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前来劝阻的人失手打死甲就是正当防卫行为。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2.【防卫过当】另一种情况,如果在劝阻之下,甲已经停止了自己的殴打行为,如果这个时候劝阻的人将甲打死,这个就是明显的防卫过当的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在法院的认定中,一般如果认定为见义勇为的,是不会追究刑事责任的。
    3.如果正在实施不法行为的是多人(大于等于三人即为团伙),请在保证自己人身安全情况下见义勇为,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4.法律依据:《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见义勇为的法律特征
    1、见义勇为的主体是非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自然人。负有法定职责或者义务的主体,在履行法定职责或者义务时,不能成为见义勇为的主体。
    2、见义勇为所保护的客体,是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公民为保护本人生命、财产安全而与违法犯罪做斗争的行为,不能认定为见义勇为。
    3、见义勇为的主观方面在于积极主动、不顾个人安危。
    4、见义勇为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遭受正在进行的侵害的时候,义无反顾地与危害行为或者自然灾害进行斗争的行为。
    结语
    见义勇为是一种积极主动、不顾个人安危的行为,其主体是非负有法定职责或义务的自然人。见义勇为所保护的客体是国家、集体利益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根据法律规定,在正当防卫的情况下,见义勇为致人死亡不负刑事责任。然而,防卫过当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在面对多人团伙实施不法行为时,见义勇为者应确保自身安全并及时报警。见义勇为行为应当符合法律规定,以保护国家和他人的利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章 基本医疗保险 第三十条 下列医疗费用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一)应当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的;
    (二)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的;
    (三)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
    (四)在境外就医的。
    医疗费用依法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第三人不支付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的,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后,有权向第三人追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三章 人民调解员 第十六条 人民调解员从事调解工作,应当给予适当的误工补贴;因从事调解工作致伤致残,生活发生困难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提供必要的医疗、生活救助;在人民调解工作岗位上牺牲的人民调解员,其配偶、子女按照国家规定享受抚恤和优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二十条 赔偿义务人请求以定期金方式给付残疾赔偿金、辅助器具费的,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赔偿义务人的给付能力和提供担保的情况,确定以定期金方式给付相关费用。但是,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已经发生的费用、死亡赔偿金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应当一次性给付。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