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撤销假释的程序一般怎么走 |
释义 | 本文讲述了假释期间罪犯如果违反相关规定,公安机关可以提出撤销假释的建议,如果人民法院裁定撤销假释,则公安机关应当将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尚未完成的刑罚。 法律分析 假释期间,被假释的罪犯如果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公安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尚未构成犯罪的话,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假释的建议。如果人民法院裁定撤销假释,公安机关应当将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尚未完成的刑罚。 拓展延伸 公安机关假释管理 公安机关假释管理是针对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犯,在执行刑罚期间,根据其悔罪表现、社会危害程度和再犯罪危险性等特定情况,由公安机关依法提前解除其刑罚,并对其进行管理的一项刑罚执行制度。 假释管理制度的设立,旨在帮助罪犯更好地改造,降低再犯罪率,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罪犯,也可以通过假释提前解除原判刑罚,使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得到更好的照顾和教育。 然而,假释管理制度的实施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假释管理制度的适用范围比较有限,仅限于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犯。其次,假释管理制度的程序相对繁琐,需要公安机关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审查,且假释期间罪犯需要接受特定的管理,增加了管理成本和难度。 此外,假释管理制度的监管也需要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否则可能会导致罪犯逃脱监管、再犯罪等问题。同时,假释管理制度的实施也需要罪犯本身积极配合,否则可能会影响假释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公安机关假释管理制度在刑罚执行中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以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 结语 假释期间,被假释的罪犯如果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公安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尚未构成犯罪的话,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假释的建议。如果人民法院裁定撤销假释,公安机关应当将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尚未完成的刑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 第三十三条人民法院裁定假释的,监狱应当按期假释并发给假释证明书。 对被假释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被假释的罪犯,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假释的建议,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撤销假释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审核裁定。人民法院裁定撤销假释的,由公安机关将罪犯送交监狱收监。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