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解析执行立案和审判立案的差异 |
释义 | 审判立案与执行立案的区别:审判立案是案件起诉后进入审理阶段,而执行立案是根据执行依据进行申请执行。审判立案解决纠纷,执行立案执行依据。立案前调解由法院调解,立案后调解由人民调解。立案调解协议具法律效力,诉前调解可申请法院确认。根据《民事诉讼法》,法院应保障起诉权利,符合条件的案件应在七日内立案。 法律分析 审判立案与执行立案的区别有以下: 1、性质不同,审判立案是当事人将起诉状提交到法院之后,法院受理该起案件,其后续阶段为案件审理;执行立案则是当事人持执行申请书和生效的执行依据,向执行法院申请执行,法院立案之后将会进入到执行阶段; 2、目的不同,审判立案针对的是一个尚未解决的纠纷;执行立案则是针对一个确定的执行依据。立案前调解和立案后调解有什么区别立案前调解和立案后调解有四个不同。立案前调解和立案后调解区别有:1、调解纠纷的性质不同。立案调解是诉讼调解,诉前调解是人民调解。2、调解对象不同。立案调解的对象是已经立案受理的民事案件,诉前调解的对象是当事人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主持调解的人员不同。立案调解是由人民法院立案庭的法官组织进行的,诉前调解则是由“人民调解工作室”安排人民调解员主持的。 4、调解协议的效力不同。立案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协议上签名或捺手印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诉前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的法律性质,一方不履行调解协议内容的,对方可以申请人民法院确认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第一百二十三条;立案和受理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结语 审判立案与执行立案的区别如下:审判立案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交起诉状后,法院受理案件并进行审理;执行立案是指当事人根据执行申请书和生效的执行依据,向执行法院申请执行,并进入执行阶段。审判立案解决的是尚未解决的纠纷,而执行立案针对的是确定的执行依据。立案前调解和立案后调解也有不同之处:立案调解是诉讼调解,诉前调解是人民调解;立案调解由法官组织,诉前调解由人民调解员主持;立案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诉前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以上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17修订)》相关条款得出的结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十九章 一般规定 第二百三十四条 执行过程中,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十五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对该标的的执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案外人、当事人对裁定不服,认为原判决、裁定错误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办理;与原判决、裁定无关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六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一十三条 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案件,裁定中止原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执行,但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养费、抚恤金、医疗费用、劳动报酬等案件,可以不中止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十九章 一般规定 第二百四十二条 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