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哪些情况下可以终止劳动合同? |
释义 | 劳动合同自然终止的主要情形包括:劳动者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劳动者死亡或被宣告失踪、用人单位破产或被关闭、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 法律分析 1、劳动合同期满2、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由于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已经通过养老保险制度得到保障,劳动者不再具备劳动合同意义上的主体资格,因此劳动合同自然终止。只要劳动者依法享受了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劳动合同即行终止。3、劳动者死亡、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当劳动者死亡、因下落不明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后,作为民事主体和劳动关系当事人,无法再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自然也不能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当然终止。4、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5、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用人单位提前解散的,其法人资格便不复存在,必须终止一切经营和与经营业务有关的活动,原有的债权债务关系包括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关系,也随主体资格的消亡而消灭。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终止。 拓展延伸 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和程序 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和程序是指在特定情况下,雇主或雇员可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约定,解除或终止双方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常见的终止条件包括双方协商一致、合同期满、劳动合同违约、解雇等。在终止劳动合同时,双方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如提前通知、书面通知、解除协议等。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劳动法律对于劳动合同的终止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法律法规进行操作。在终止劳动合同时,双方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法权益的保护。 结语 根据以上情况,劳动合同的终止是基于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的特定条件下的解除。劳动者在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死亡或宣告失踪、用人单位破产或解散等情况下,劳动合同自然终止。此外,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还可能存在其他情形下的终止。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和程序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并确保双方合法权益的保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条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