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定代理人与诉讼代理人的角色区分 |
释义 | 法定代理人与诉讼代理人的区别:1)根据不同,法定代理人基于法律规定,诉讼代理人基于委托产生;2)被代理人范围不同,法定代理人代理无限行为能力人,诉讼代理人无限制;3)代理人范围不同,法定代理人由法律规定,诉讼代理人广泛;4)权限范围不同,法定代理人独立诉讼地位,诉讼代理人受被代理人意思约束。民事诉讼代理人与刑事辩护人有共同特征,但服务对象、诉讼地位和职责存在重大区别。 法律分析 法定代理人与诉讼代理人区别: 1、两者之间产生的根据不一样。 法定代理人基于法律的规定,是固定的;诉讼代理人基于委托产生,是不固定的。 2、被代理人的范围不一样。 法定代理人中被代理人是无、限行为能力的人。诉讼代理人的被代理人对行为能力没有限制。 3、代理人的范围不一样。 法定代理人是由法律预先规定好的,被代理人的监护人,父母、有责任的监护单位等;诉讼代理人广泛,如律师、公民、单位、亲友。 4、权限范围不一样。 法定代理人有独立的诉讼地位,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诉讼,不受被代理人意思表示的约束(很多权利可以自己独立行使,如申请回避权、上诉权(当事人和法定代理人都有,例如,一审后被告人表示不上诉,法定代理人上诉,则二审上诉人是法定代理人,但需注明一审被告人是谁))。 诉讼代理人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由被代理人进行授权,受被代理人的意思约束,若无具体授权,则无请求权、和解权、变更权等实体权利。 民事诉讼代理人是指在民事诉讼活动中,以当事人的名义在一定权限范围内进行民事诉讼行为的诉讼参与人,刑事辩护人是指刑事案件中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或司法机关的指定,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权,依法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诉讼参与人。 民事诉讼代理人与刑事辩护人有某些共同特征,如都不是基于自己的利益参加诉讼,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无直接的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但也存在着重大的区别: (1)服务对象不同,民事诉讼代理人服务的对象包括原告、被告和第三人,而刑事辩护人服务的对象则是公诉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刑事自诉案件的被告人。 (2)诉讼地位不同,民事诉讼代理人只能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参加诉讼活动,并且要受到代理权限或被代理人意志的制约,而刑事辩护人则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诉讼,他只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辩护,而不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制约,相比较而言,刑事辩护人的独立性更强。 (3)诉讼职责不同,民事诉讼代理人的职责在于通过实施一定的诉讼行为,最大限度地维护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刑事辩护人的职责在于通过行使辩护职能,以事实和法律为根据,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做出无罪或罪轻的辩护意见。如某甲以故意杀人罪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他聘请律师乙为其进行无罪辩护,则律师乙即为某甲的刑事辩护人,如果在民事案件中如离婚案件,当事人某甲委托的律师则为民事诉讼代理人。 结语 法定代理人与诉讼代理人的区别非常明显。首先,法定代理人是根据法律规定产生的,而诉讼代理人则是根据委托产生的。其次,法定代理人的被代理人是无限行为能力的人,而诉讼代理人的被代理人对行为能力没有限制。此外,法定代理人的范围是由法律预先规定的,包括监护人、父母和有责任的监护单位等,而诉讼代理人的范围更广泛,可以是律师、公民、单位和亲友等。最后,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拥有独立的地位,可以以自己的名义参加诉讼,而诉讼代理人则必须依靠被代理人的授权,并受其意愿的约束。总之,法定代理人和诉讼代理人在权限、范围和地位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五章 诉讼参加人 第二节 诉讼代理人 第六十一条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 (三)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2017修正):第四章 律师的业务和权利、义务 第三十九条 律师不得在同一案件中为双方当事人担任代理人,不得代理与本人或者其近亲属有利益冲突的法律事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2017修正):第三章 律师事务所 第十七条 申请设立律师事务所,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律师事务所的名称、章程; (三)律师的名单、简历、身份证明、律师执业证书; (四)住所证明; (五)资产证明。 设立合伙律师事务所,还应当提交合伙协议。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