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名誉侵权要怎么判定
释义
    侵害名誉权是指通过言语、行为等方式故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名誉的行为,包括侮辱和诽谤。构成侵害名誉权需考虑受害人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的违法行为及其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行为人的主观过错。
    法律分析
    (一)侮辱。侮辱是指故意通过言语、文字或者行为举止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的行为。
    (二)诽谤。诽谤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散布有关他人的虚假事实,导致他人名誉降低或者毁损的行为。
    侵权人用语言或行动,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或者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致使受害人社会评价降低的,应认定属于侵害名誉权行为。
    认定构成侵害名誉权,还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
    拓展延伸
    名誉侵权的法律要素和判定标准
    名誉侵权的法律要素和判定标准是指在法律上评判一个行为是否构成名誉侵权所需考虑的因素和标准。一般来说,名誉侵权的法律要素包括:1.存在对他人的不实陈述或传播;2.该不实陈述或传播损害了他人的名誉;3.不实陈述或传播是有意的或者出于过失。判定标准则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体系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1.真实性的要求,即被指控的陈述是否事实真实;2.公共利益的权衡,即言论自由与个人名誉之间的平衡;3.损害程度的评估,即判断名誉受损的程度;4.过错的考虑,即是否存在故意或过失。因此,要判定名誉侵权,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法律要素和判定标准。
    结语
    名誉侵权是指通过言语、行为等方式侮辱、诽谤他人,损害他人的人格和名誉。构成名誉侵权需要考虑存在不实陈述或传播、损害他人名誉、有意或过失等法律要素。判定标准则包括真实性、公共利益权衡、损害程度评估和过错考虑。综合考虑这些要素和标准,才能判定名誉侵权行为。保护个人名誉权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一环。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民法典》于2021年1月1号生效)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0 3:5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