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借钱后潜逃是合同诈骗还是民间借贷行为
释义
    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的本质区别与理论标准,司法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四点:
    1、看行为人有无履约能力。
    如果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根本不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只有部分履行合同的能力,却与一方或数方签订大大超过自己履约能力的合同,那么行为人签订合同的主观目的往往是为了骗取对方财物。
    2、看行为人有无履约行为。
    合同诈骗罪的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就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行为人利用欺骗手段骗取对方信任签订合同后,他的精力就用在怎么样把合同定金、预付款或合同标的物骗到手,一般不去为履行合同作努力。
    3、看签约后财物的流向。
    合同诈骗中取得对方的款物,就会将它们用于非正常途径,根本不会把这些款物用于履约行为中去。
    4、看行为人事后是否真正愿意承担赔偿责任。
    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行为人,则不管其行为给对方造成了多大的损失,决不会主动积极地采取措施来弥补,而是编造各种借口搪塞,或者干脆携款潜逃。
    一、合同诈骗中非法占有的认定
    合同诈骗中非法占有的认定方法如下:
    1、合同签订前行为人有无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
    2、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无履行能力;
    3、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有无诈骗行为;
    4、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
    5、行为人对取得财物的处置情况。
    二、欺骗和诈骗的区别
    一是民事欺诈行为的当事人采取欺骗方法,旨在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交易从而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而诈骗罪实施欺骗的目的是让对方陷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从而达到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二是民事欺诈行为人在签订合同之后,总会以积极的态度创造条件履行合同;诈骗行为人根本无履行诚意或履行能力,即使有一点履行合同的行为,也是象征性的“虚晃一枪”。三是民事欺诈行为人为了减轻责任可能进行一定程度的辩解,但不会逃避承担责任;而诈骗行为人则是要使自己逃避承担责任,最终使对方遭受损失。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七十二条贷款人按照约定可以检查、监督借款的使用情况。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向贷款人定期提供有关财务会计报表或者其他资料。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21:5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