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录音欠款能作为证据吗 |
释义 |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定,录音资料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但要注意相关要点,包括双方身份、时间体现、引导对方说“有用”的话、让对方多说话以及保存原件不修改剪辑移动存储。 重点概括:根据法律规定,录音资料可作为证据,但需注意双方身份、时间体现,引导对方说“有用”的话,让对方多说话,并保存原件不修改剪辑移动存储。 法律分析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定,录音资料也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但要分情况而定。若是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反而言之,如果未经相关当事人同意的录音录像资料没有侵害到他人的合法权益,也没有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则该录音录像资料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录音过程要注意以下5点: (1)录音的各方当事人身份在录音中应有所体现,因为只有主体先确定下来,才谈得上通过录音证明双方存在着什么关系,发生了何事。否则连对方的身份都没搞清楚,录的音自然也毫无用处; (2)录音的时间在录音中也要有所体现,不一定必须在录音中说得非常清楚,但至少应该能够听出大约的时间,或者是能够通过逻辑推断出时间,或者能够根据录音的内容排出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3)要引导对方说“有用”的话。录音的目的就是为了补正欠缺的证据或者事实,所以录音前应该整理好应该要对方说些什么,承认什么,答辩什么,必要时书面罗列下来以免遗漏。根据这样的目标制定适当的问题向对方发问,引对方入正题,从而得到你所需要的回答; (4)要让对方多说话。 (5)录音的原件要保存好,切勿修改、剪辑和移动存储。录音设备都有一定的容量,有人为了把空间节省出来,就把所录制的音频文件移动到电脑硬盘、光盘等存储设备上,但他却忽略了法律的规定,可能因为他的这一个看起来无关紧要的行为,致使整个录音证据失去了效力,音频文件在移动过程中经过了剪切、粘贴后就不是原件了,即使再挪回去也不能变回原件。 结语 根据最高法院司法解释,录音资料可作为证据,但需视情况而定。如以侵害合法权益或违法方式获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相反,未侵害他人权益且未违反法律禁止规定的录音录像资料可作为定案依据。录音过程需注意:(1)体现各方当事人身份;(2)体现时间;(3)引导对方说有用的话;(4)让对方多说话;(5)保留原件,不得修改、剪辑或移动存储。请谨慎遵守以上要点,确保录音证据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