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大连市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暂行办法是什么
释义
    【法律分析】
    《大连市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暂行办法》(2021年12月31日大连市人民政府令第167号公布 自2022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弘扬社会正气,鼓励和支持见义勇为行为,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辽宁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见义勇为人员,是指不负有法定职责、法定义务,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制止正在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或者在抢险、救灾、救人等活动中事迹突出的公民。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护,适用本办法。
    本市行政区域内见义勇为集体的奖励,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本市公民在外省、市见义勇为,在当地没有受到奖励和保护以及外国人在本市见义勇为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 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护,应当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抚恤优待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
    第五条 市及区(市)县人民政府负责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护工作,具体工作由市及区(市)县公安机关实施。
    市及区(市)县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教育、退役军人事务、市场监管、税务、住房和城乡建设、自然资源、卫生健康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主管部门和组织,按照各自职责,负责与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有关的工作。
    市人民政府派出机关根据授权,负责管理区域内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工作。
    【法律依据】
    《大连市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暂行办法》
    第九条 符合本办法第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向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的区(市)县公安机关申报确认见义勇为行为:
    (一)制止正在实施的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的;
    (二)制止正在实施的侵害国有财产、集体财产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的;
    (三)协助有关机关追捕、抓获犯罪嫌疑人、罪犯的;
    (四)在抢险、救灾、救人活动中表现突出的;
    (五)其他符合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行为。
    第十条 见义勇为行为,可以由行为人及其近亲属申报确认;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行为人所在单位,应当主动及时为行为人申报确认。
    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见义勇为行为的,应当告知见义勇为行为人享有申报的权利。
    申报时限为见义勇为行为发生之日起六个月内;情况复杂的,可以延长,但是最长不得超过一年。
    第十一条 公安机关接到申报后应当进行调查、核实和拟确认工作。
    无申报人的见义勇为行为,公安机关可以自行组织开展调查、核实和拟确认。
    公安机关调查、核实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
    第十二条 拟确认为见义勇为行为的,除确需保密的外,公安机关应当将见义勇为人员及其主要事迹通过媒体或者网络向社会公示。
    第十三条 公示期限届满无异议或者经审查异议不成立的,由公安机关填写见义勇为人员奖励申请表,按照见义勇为人员确认机制确认后依法报请批准;不予确认为见义勇为行为的,应当向申报人书面说明。
    第十四条 见义勇为人员调查、核实、拟确认、确认工作的时限,按照《辽宁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执行。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0: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