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民法典中遗嘱里能否有居住权继承 |
释义 | 遗嘱中设定居住权继承存在不确定性,一般不会这样设立遗嘱。不履行遗嘱不违法,但有义务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应履行义务。放弃继承应在遗产处理前表示,放弃受遗赠应在知道后两个月内表示。 法律分析 一、民法典中遗嘱里能否有居住权继承 民法典中遗嘱里能否有居住权继承 遗嘱中可以设定居住权,但在遗嘱中设定居住权的效力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此一般都不会这样设立遗嘱。一般在遗嘱中的财产都是具体事物的财产,比如收入、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等等可以直观感受的。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 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 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二、不履行遗嘱违法吗 不履行遗嘱不违法,遗嘱所产生的权利,是公民基于遗嘱继承取得遗产的权利或者是基于遗嘱获得受遗赠权。如果遗嘱继承或者遗赠是附有义务的,那么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应当履行义务。没有正当理由不履行义务的,经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请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他接受遗产的权利。 当然,既然是权利,公民是可以选择放弃的。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如果是遗赠,那么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拓展延伸 遗嘱中的居住权继承:民法典规定与亲属关系相关的继承权益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遗嘱可以涵盖各种继承权益,包括与亲属关系相关的居住权继承。居住权继承是指在遗嘱中规定被继承人享有继承人的住房使用权的情况。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遗嘱中可以明确规定继承人在继承人去世后继续居住在继承人的住房中,并享有合理的使用权。这种居住权继承可以有效保障继承人的居住权益,避免因继承人去世而导致住房的争议和纠纷。然而,遗嘱中的居住权继承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不能违反公序良俗和其他法律规定。因此,在制定遗嘱时,应当遵循相关法律规定并咨询专业律师的意见,以确保遗嘱的合法有效性。 结语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遗嘱可以设定居住权继承,即被继承人享有继承人的住房使用权。这种居住权继承可以保障继承人的居住权益,避免住房争议和纠纷。然而,遗嘱中设定居住权的效力存在不确定性,因此一般不建议这样设立遗嘱。在制定遗嘱时,应遵循法律规定并咨询专业律师的意见,以确保遗嘱的合法有效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法定继承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 继承 第三十一条 法定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但不动产法定继承,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四章 继承 第三十三条 遗嘱效力,适用遗嘱人立遗嘱时或者死亡时经常居所地法律或者国籍国法律。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