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致人伤亡是什么意思
释义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定义一般是指犯人处于某种程度的原,对受害人进行相关的侵害和伤害而导致受害人进行死亡。对于这一种犯罪在主观意志上是属于犯罪行为,需要承担相关的刑事责任,会根据其相关法律对其进行判刑处理。
    一、14岁男孩偷东西怎么判刑?
    14岁偷东西不会被判刑,但是会责令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其进行管教。因为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属于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仅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八种法定故意犯罪负刑事责任。
    二、造成轻伤二级会判6个月吗
    轻伤二级不一定判6个月,轻伤二级构成故意伤害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法院将在上述量刑范围内根据具体案情作出判决,是有可能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但并不绝对。
    故意伤害罪是指针对故意地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而定的罪。故意伤害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常见的一种犯罪。
    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权,所谓身体权是指自然人以保持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完整性为内容的人格权。应注意的是,本罪侵害的是他人的身体权,因此,故意伤害自己的身体,一般不认为是犯罪。只有当自伤行为是为了损害社会利益而触犯有关刑法规范时,才构成犯罪;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其中,已满14周岁末满16周岁的自然人有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行为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结果,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在一般情况下,行为人事先对于自己的伤害行为能给被害人造成何种程度的伤害,不一定有明确的认识和追求。无论造成何种程度的结果都在其主观犯意之内,所以,一般可按实际伤害结果来确定是故意轻伤还是故意重伤。故意轻伤的犯罪还存在犯罪未遂问题。但对重伤意图非常明显,例如企图严重毁容,并已着手实施的行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即使未造成任何实际伤害,也应按故意重伤罪(未遂)定罪量刑。
    量刑具有四个特征:
    1、量刑是人民法院的一种审判活动。其他任何机关都没有量刑权。
    2、量刑的对象是犯罪分子,即被法院依法确定有罪的人,只有对犯罪分子才能决定是否适用刑罚、适用何种刑罚。
    3、量刑以定罪为前提,只有先确定有罪,然后才能决定是否以及如何量刑。
    4、量刑的任务:
    (1)决定是判处刑罚还是免除刑罚;
    (2)决定刑种、刑度;
    (3)决定是否实行数罪并罚;
    (4)决定所判处的刑罚是否立即执行。
    三、不构成共同犯罪怎么处罚
    根据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要注意常见的不构成或不作为共犯处理的几种情形:(1)共同过失犯罪行为:即二个以上共同过失犯罪的,不属于共犯,只需根据个人的过失犯罪情况分别负相应的刑事责任即可。(2)二人以上实施危害行为:即一个为故意犯罪,一个为过失犯罪,两个的行为共同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过失地引起或帮助他人实施故意犯罪,二是故意地教唆或帮助他人实施过失犯罪。此种情况下,也是根据各人的罪过形式和行为形态,分别负相应的刑事责任。(3)实施犯罪时故意内容不同的该不同的罪过内容能够决定行为性质不同,如甲乙共同用木棍打击丙,甲为杀人的故意,乙为伤害的故意,结果由于甲打击丙的要害部位而导致丙死亡,此时二人虽然有共同的行为,但由于没有共同犯罪故意而不构成共犯关系,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故意伤害罪。当然,如果该罪过内容的不同并不足以影响行为定性,则可以构成共同犯罪,如一方出于直接杀人故意,另一方为间接故意,二人共同实施杀人行为的,可以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犯。(4)同时犯即指没有共同实行犯罪的意思联络,而是在同一时间针对同一目标实行同一犯罪,对此应作为单独犯罪分别论处。如甲乙不约而同的意图杀害丙而向丙射击,甲没有命中,乙命中丙的要害部位致丙死亡,则甲应负故意杀人罪(未遂)的刑事责任,而乙则负故意杀人罪(既遂)的刑事责任。(5)实行过限行为即超出共同故意之外的犯罪行为,不构成共犯。共犯人超过共同犯罪故意又犯其他罪的,对其他罪只能由实行该种犯罪行为的人独自负责,其他共犯人对此不负刑事责任,理论上称之为“实行过限”。(6)“片面共犯”不宜作为共犯处理所谓片面共犯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共同造成一危害结果,但双方没有犯意联系,一方知道对方的行为与性质,但对方却对此不知,双方的犯意联络不是共同的而是片面的。“片面共犯”是否作为共同犯罪处理,理论上尚有争议,我国刑法中处于通说地位的是“否定说”,即“片面共犯”情形不宜作为共同犯罪处理。(7)事后通谋的窝藏、包庇、窝赃、销赃等行为因为在事先无通谋、在犯罪实行过程中也无通谋,故缺乏共犯的主观条件。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或者严重残疾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