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何时颁布?
释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于2015年7月1日颁布实施,旨在维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保护人民利益、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安全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其他重大利益处于无危险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间谍罪的行为方式包括参加间谍组织、接受间谍组织任务和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
    法律分析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什么时候颁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15年7月1日通过并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第一条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二、间谍罪的行为方式
    一是参加间谍组织。就第一种行为方式而言,行为人只要明知是间谍组织而参加的,即成立故意,这种故意的内容显然是期待着这样的一种结果:成为间谍组织的一员。既然有如此期待,当然无以存在间接故意的可能;
    二是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就第二种行为方式而言,行为人明知是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而予以接受的,即成立故意,这种故意的内容显然仅仅是将任务接受下来,只要予以接受即构成本罪的故意,并不以行为人在实际上执行了具体的任务为必要。接受任务与执行任务并不是一回事,接受任务是本行为方式的直接结果,而执行任务则是接受任务以后造成的间接结果,执行某一任务当然意味着期待和追求,而接受某一任务则并不排除被动接受的“间接故意”的可能性;
    三是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就第三种行为方式而言,只要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即足以成立故意,在此,“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直接结果是“目标被敌人发现”,而不是“目标被敌人炸中”,不能将后者作为这种行为的结果。显然。这种故意的内容不仅仅包括着希望目标被敌人发现,也包括着对“目标被敌人发现”这种结果的漠不关心,当然不可排除间接故意存在的可能性。
    结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于2015年7月1日通过并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该法旨在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国家安全包括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利益。间谍罪的行为方式包括参加间谍组织、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以及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这些行为都构成故意,旨在危害国家安全。对于维护国家安全,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2015):第一章 总则 第八条 维护国家安全,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国家安全工作应当统筹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2015):第一章 总则 第五条 中央国家安全领导机构负责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和议事协调,研究制定、指导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和有关重大方针政策,统筹协调国家安全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推动国家安全法治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2015):第二章 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 第十六条 国家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卫人民安全,创造良好生存发展条件和安定工作生活环境,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3: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