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专利欺诈是否属于犯罪行为? |
释义 | 假冒专利构成犯罪,主体可为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主观上故意追求非法经济利益或损害他人声誉,客观上违反专利法规,假冒他人专利号、伪造专利证书等行为均属假冒专利,情节严重者将承担刑事责任,最高可处三年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 法律分析 假冒专利的行为构成犯罪,严重的还要负责刑事责任。 假冒专利罪的特征 1、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构成。 2、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一般具有非法获取经济利益的目的,但也有的是出于损害他人的声誉,破坏他人专利权益的目的。出于何种目的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3、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专利管理法规,在法律规定的专利有效期限内,假冒他人被授予的专利,情节严重的行为。 哪些行为属于假冒专利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八十四条规定:“下列行为属于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 (一)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人的专利号; (二)未经许可,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所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 (三)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 (四)伪造或者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 情节严重是构成本罪的必备要件。情节严重是指假冒他人专利手段恶劣、非法获利数额较大、给专利人或国家造成重大损害的、在国际国内造成恶劣影响的等。 4、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专利所有权。专利可分为三类: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专利这种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权,在国际上被列为工业产权中最重要的一种权利。国家对专利统一管理,形成专利制度,用以保护技术发明权利,鼓励发明创造,促使技术发明推广应用。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不仅侵害了国家的专利制度,也侵害了专利权人的利益。 假冒专利罪相关规定 《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结语 假冒专利罪严重,构成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主体为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故意为主观要素,目的可为非法获利或损害他人声誉。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专利管理法规,在有效期内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假冒行为包括标注他人专利号、误导他人将技术误认为他人专利、在合同中使用他人专利号、伪造专利证书等。情节严重是构成要件,包括手段恶劣、非法获利数额大、给专利人或国家造成重大损害、国际国内产生恶劣影响等。假冒专利侵犯他人专利所有权,侵害了国家专利制度和专利权人利益。根据《刑法》第216条,假冒专利且情节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七章 专利权的保护 第六十九条 负责专利执法的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证据,对涉嫌假冒专利行为进行查处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询问有关当事人,调查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情况; (二)对当事人涉嫌违法行为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三)查阅、复制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合同、发票、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四)检查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产品; (五)对有证据证明是假冒专利的产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 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时,可以采取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所列措施。 负责专利执法的部门、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依法行使前两款规定的职权时,当事人应当予以协助、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六章 专利实施的特别许可 第六十二条 取得实施强制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付给专利权人合理的使用费,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有关国际条约的规定处理使用费问题。付给使用费的,其数额由双方协商;双方不能达成协议的,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裁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六章 专利实施的特别许可 第五十七条 强制许可涉及的发明创造为半导体技术的,其实施限于公共利益的目的和本法第五十三条第(二)项规定的情形。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