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合同金额与付款金额不一致时,应分情况处理:1.一方未按约定付款,少付构成违约,多付应返还;2.双方在履行中达成调整,不构成违约;3.一方根据约定或政府定价调整付款金额,符合约定则合法。 法律分析 如果合同签订金额与付款金额不一致,需要区分几种情况来处理: 1、合同签订金额与付款金额不一致,是因为合同一方未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签订金额付款。如果付款金额少于签订金额,则一般会构成违约。如果付款金额多于签订金额,则多余的部分属于另一方的不当得利,应当予以返还。 2、合同签订金额与付款金额不一致,是因为合同双方在履行过程中达成了共识,进行了调整。也就是说,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可能出现市场价格的变化,双方进行沟通后对签订金额进行了调整。那么此时不一致实际上是合同双方共同对金额的调整,属于合同内容的变更,不构成违约,不影响合同的正常履行。 3、合同签订金额与付款金额不一致,是因为合同一方根据合同的约定或政府定价自行调整付款金额的结果。如果在合同约定中,赋予合同一方在市场价格变化等原因达到一定条件下,可以依事先约定的方法调整付款金额。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一十三条 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在合同约定的交付期限内政府价格调整时,按照交付时的价格计价。逾期交付标的物的,遇价格上涨时,按照原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照新价格执行。逾期提取标的物或者逾期付款的,遇价格上涨时,按照新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照原价格执行。
该内容由 傅勇律师
和 家和律云 共创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