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间接故意犯罪有目的吗
释义
    间接故意是一种犯罪形式,表现为放任犯罪结果的发生,具有犯罪目的和故意。例如,当你追捕小偷时,他不慎掉入河中,你没有救他,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你有义务防止溺水死亡,不予救助导致小偷死亡后果,你的犯罪目的在不予救助时发生转化,可被认定为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法律分析
    间接故意是故意犯罪的一种表现形式,体现为放任犯罪结果的发生,因此主观上存在犯罪故意,有犯罪目的。
    举例:比如说一小偷偷东西被你发现,在你追逐他的过程中,他不慎掉入河中,而你却没有救他,就构成间接的故意杀人罪,因为小偷想逃避你的追捕,而发生溺水死亡危险,你就具有防止周某溺水死亡的“法定作为”义务,应当尽全力救援落水者。而你不予救助,这种不作为行为导致了小偷死亡的后果,而你的犯罪目的,也在你不予救助时发生了转化,会被法律认定为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拓展延伸
    间接故意犯罪的主观故意是否可以被证明?
    间接故意犯罪的主观故意是否可以被证明一直是法律界的一个争议话题。在刑事案件中,主观故意是指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明知其行为可能导致某种后果,却故意冒险或接受这种后果发生的心态。对于间接故意犯罪,由于其行为与后果之间存在一定的间接性,证明主观故意变得更加困难。通常,法庭会通过推理、证据链等手段来推断被告人的主观故意。然而,这种推断并非绝对可靠,容易受到证据的不完整性、证人证言的不一致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证明间接故意犯罪的主观故意对于司法实践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结语
    间接故意犯罪的主观故意一直是法律界的争议话题。在刑事案件中,主观故意指的是犯罪人明知其行为可能导致某种后果,却故意冒险或接受这种后果发生的心态。对于间接故意犯罪,由于行为与后果之间的间接性,证明主观故意变得更加困难。法庭通常通过推理、证据链等方式推断被告人的主观故意。然而,这种推断并非绝对可靠,容易受到证据不完整和证人证言不一致等因素的影响。证明间接故意犯罪的主观故意对司法实践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法律依据
    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敲诈勒索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六条 敲诈勒索近亲属的财物,获得谅解的,一般不认为是犯罪;认定为犯罪的,应当酌情从宽处理。
    被害人对敲诈勒索的发生存在过错的,根据被害人过错程度和案件其他情况,可以对行为人酌情从宽处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8: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