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如何追究加害人责任 |
释义 | 停止侵害属于民事责任,是对侵权行为的补救和保护民事权利的具体方法,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十种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或合并适用。 法律分析 停止侵害属于民事责任: 1、停止侵害在法律上大多属于民事诉讼的范畴; 2、在知识产权侵权民事诉讼中,如果被告被起诉的侵权行为仍在继续,原告提起诉讼时一般会要求被告停止侵害自己享有的权利,原告有时会清晰写明要求被告停止哪些侵权行为; 3、一旦被告涉嫌的侵权行为被人民法院认定,人民法院在判决书中一般会支持原告提出的停止侵害的诉讼请求,判令被告停止实施侵权行为; 4、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 承担民事责任方式,又称“民事责任形式”。是指行为人违反民事义务承担民事责任的具体形式。既是对权利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的补救方法,又是法院保护民事权利的具体方法和制裁不法行为的具体措施。其方式取决于民事责任的职能及行为的性质、权利被损害的状况等。传统民法认为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仅限于财产责任形式,中国民法典为切实加强对民事权利的保护,根据司法实践的要求,责任形式更为广泛。 其主要方式有如下十种: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此外,丧失或加倍返还定金、民事罚款、收缴非法所得、强制收购等,也为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以上方式可分为制止性、补救性、惩罚性三大类。各种责任形式,可以单独适用,亦可合并适用。 结语 停止侵害是民事责任的一种形式。在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原告通常会要求被告停止侵害其权利。一旦法院认定被告侵权,判决书会支持原告的请求,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行为。此外,被侵权人还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责任。民事责任的方式还包括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根据中国民法典的规定,民事责任的方式更加广泛,以便更好地保护民事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七十九条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一)停止侵害; (二)排除妨碍; (三)消除危险; (四)返还财产; (五)恢复原状; (六)修理、重作、更换; (七)继续履行; (八)赔偿损失; (九)支付违约金; (十)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十一)赔礼道歉。 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本条规定的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