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偷税漏税罪认定标准是什么? |
释义 | 我国法律将偷税漏税认定为逃税罪,对逃避缴纳税款的行为进行了明确的刑事处罚规定。逃税罪构成条件为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的处罚;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巨大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将受到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的处罚。 法律分析 我国法律没有规定偷税漏税罪,偷税漏税应当认定为逃税罪。构成逃税罪,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会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拓展延伸 偷税漏税罪的定罪要件和法律适用条件是什么? 偷税漏税罪的定罪要件和法律适用条件是指在刑事法律体系中,对于涉及偷税漏税行为的定罪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和法律规定。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偷税漏税罪的定罪要件主要包括:一、主观要件,即故意隐瞒、弄虚作假、逃避税款的故意行为;二、客观要件,即实施偷税漏税行为并导致税款未缴纳或少缴纳的事实存在;三、数额要件,即涉案税款数额达到法定标准。而法律适用条件则涉及到相关法律法规的适用范围、法定刑罚幅度等方面的规定。具体而言,根据我国刑法和税法的规定,偷税漏税罪的法律适用条件包括纳税人身份、税款数额、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后果等多个方面。总之,对于偷税漏税罪的定罪要件和法律适用条件的明确规定,有助于维护税收秩序,保护国家财政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结语 偷税漏税罪的定罪要件和法律适用条件对于维护税收秩序、保护国家财政利益至关重要。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偷税漏税罪的定罪要件包括主观要件、客观要件和数额要件。而法律适用条件则涉及纳税人身份、税款数额、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后果等多个方面。明确规定这些条件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确保公平正义,维护国家税收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 【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