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消费者权益虚假销售的赔偿标准? |
释义 | 一、消费者权益虚假销售的赔偿标准? 1、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消费者可要求商家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或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2、严重的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侵害消费者人格尊严、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对损害消费者权益应当予以处罚的其他情形,处罚机关应当记入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消费者可以像行政部门投诉之后获得赔偿,也可以和商家自行协商解决赔偿的金额。 二、遇到虚假销售维权赔偿找律师有什么用? 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在生活中遇到纠纷也会更多的倾向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如果想要找律师,华律网有全国各地资深的律师团队,让专业律师为你分忧。 1、提供法律咨询,指导消费者正确适用法律还维护自己的合法正当权益; 2、代理消费维权诉讼、仲裁或申诉,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消费者权益; 3、根据消费者维权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促进我国消费维权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 三、虚假宣传内容有哪些? 1、虚假宣传广告必须有表示商品性质的广告说明,广告说明必须与商品(或服务)的实际状况不符,并且必须可以举证,虚假广告是以广告的形式出现的,广告是表明商品或服务性质的商业工具。 2、商品的特征是指商品的用途、功能以及其它特性,欺诈广告经常把商品的特征大加美化,夸大商品的效能,经过美化的商品也容易受到消费者的信赖。 3、商品的原料决定商品的功能,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首先需要了解原料是什么,各种原料的比例。如是同一种原料构成的,看是天然的还是人造的等等。虚假广告采用的手法多种多样,比如,商品由两种原料混合而成,广告便以天然原料来招来顾客,有时原料明明是人造的,而广告却故意加上一个美名来掩盖低档原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该内容由 何竹兰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