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要怎么去法院起诉借条
释义
    民间借款在法律上被称为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此种案件在经济生活中非常常见频发。合法的民间借贷产生的本金和利息都是是受法律保护的,所以一旦发生借款人逾期不归还借款的情况,双方协商不成,建议权利人尽早起诉,以便维护自身的利益。
    民间借贷起诉要注意以下问题:
    1、原告要向法院提供被告联系方式,如被告身份证信息、出生年月、地址、联系方式等,如被告为企业,原告可以在国家企业信息网上查询企业信息并打印出来。
    2、原告要搜集证据材料来证明借款事实,如合同、协议、债权文书(借条、欠条等)、转账明细、往来信函等;
    3、原告要准备起诉书和相关材料去法院立案。起诉状要将诉讼请求明确、写明案件的事实理由,起诉状提供的数量为被告数加一。之后将材料提交给有管辖权的法院进行立案,缴纳诉讼费,诉讼费由原告缴纳,最终依据判决书分配承担,立案后法院给你受理的相关凭证。如果担心对方财产转移或拖时间,可以申请财产保全,即可以要求法院查封、冻结、扣押被告一定的资产,申请财产保全原告需要提交相应的财产作为担保。上述程序过后等候开庭审理、法院判决。
    别人欠钱不还有借条能不能去法院起诉
    没有借条也是可以起诉的,只要满足法定的起诉条件即可,但当事人未提供借据、收条、欠条等债权凭证的,可能承担不利后果。
    当事人也可提供转账记录及微信或短信聊天记录等证据能证明实际向对方提供了借款,或者有证人证明,或者对方直接表示认可借款。
    这样即使没有借条,依据法律规定,借款事实也是可以被认定的。
    微信转账给别人没有有借条可以去法院起诉吗
    根据2012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明确了电子数据为法定的证据类型。微信聊天记录虽然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但其要想具有相应的证明力,成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并不容易,暂且不论微信证据内容与案件事实之间的关联度,微信证据要得到采信,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一、需确认微信使用双方身份
    因微信不是实名制,若不能证明微信使用人是案件当事人,则微信证据在法律上与案件无法产生关联性。微信使用人的身份确认问题,目前的司法实践主要有四个途径:对方当事人自认;微信头像或微信相册照片的辨认;网络实名、电子数据发出人认证材料或机主的身份认证;第三方机构即软件供应商腾讯公司的协助调查。
    前两种方式明显带有偶然性,不能作为常态化的确认方式,后两种方式都涉及到软件供应商公司的第三方技术协助,但尚未形成良性运转的流程,自然也不可能像大家想像的由自己提交一段微信记录那么简单。
    二、需保证微信证据的完整性
    此条件关涉微信证据的真实性及关联性,因微信证据为生活化的片段式记录,如不完整可能断章取义,也不能反映当事人的完整的真实意思表示。需要掌握完整的聊天记录。
    结合上面的分析,微信转账记录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拿欠条怎么去法院起诉
    债务人欠款不还,债权人可以直接到人民法院去起诉债务人还款。
    债权人起诉时的流程:
    1、准备材料,搜集证据;
    债权人起诉前,应当将对方欠款证据准备好,明确的债权债务关系将会对债权人实现债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带上身份证及相关材料到法院进行立案;
    准备好相关材料,债权人就可以直接到人民法院去起诉了,起诉填写材料可根据立案大厅工作人员指示填写。
    3、将证据提交到法院;
    立案后,债权人应当在有效的举证期间提交对自己有利的证据。
    4、参与审判,等待法院判决;
    证据提交后,债权人只需出庭参与审判即可,法院将会根据债权人及债务人出具的相关情况来作出判决。
    5、债务人不履行判决,债权人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院作出判决后,如果债务人不执行法院判决,债权人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债务人名下的财产。
    借钱不还去法院起诉要多少费用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
    第十三条案件受理费分别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一)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小额借款要怎么起诉,无借条的借款怎么起诉
    发生小额借款纠纷的,如果想诉讼解决,需要当事人一方写好起诉状后向被告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法院提起诉讼,如果有相关证据的要一并提交。当事人起诉后法院会进行审查,会在七天内决定是否立案,法院决定立案的,原告需要缴纳诉讼费用;接下来等待法院的开庭通知参加诉讼即可。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该内容由 徐浩律师 和 律说律答 共创回答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17: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