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言语骚扰是否违法?法律如何界定?
释义
    言语骚扰通常只承担民事责任或治安处罚,但恶劣行为可构成寻衅滋事罪。罪行包括起哄捣乱、挑衅、殴打伤害等,破坏公共秩序。适用对象为年满6周岁的自然人,主观上需有故意,即公然藐视法纪和公德。这一罪行可处以拘留或罚款,情节严重者将以刑法处理。
    法律分析
    言语骚扰不算犯罪,只要承担民事责任或治安处罚责任。但是如果语言骚扰行为特别恶劣的,是可以构成刑法有关寻衅滋事罪的。一般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以及五百元以下罚款。但是如果出现多次辱骂、恐吓他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等情况的,将以刑法有关寻衅滋事罪处理。
    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秩序。所谓公共秩序包括公共场所秩序和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守的共同准则;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无事生非,起哄捣乱,无理取闹,殴打伤害无辜,肆意挑衅,横行霸道,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6周岁目单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木罪在主观上只能由故意构成,即公然藐视国家法纪和社会公德。其动机是通过寻衅滋事活动,追求精神刺激,填补精袖上的空虚。
    拓展延伸
    言语骚扰的法律界定及应对措施
    言语骚扰的法律界定及应对措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法律上,言语骚扰通常被定义为使用言辞或语言行为对他人进行恶意、冒犯或侵犯的行为。具体的法律界定因国家和地区而异,但常见的标准包括言辞的恶意性、对他人的侵犯程度以及对受害者造成的心理伤害。针对言语骚扰的应对措施包括立即制止言语骚扰行为、收集证据以支持投诉、寻求法律援助或寻求救济。此外,教育和宣传也是预防言语骚扰的重要手段,通过提高公众意识和建立零容忍的文化氛围,可以减少言语骚扰的发生。
    结语
    言语骚扰的法律界定及应对措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法律上,言语骚扰通常被定义为使用言辞或语言行为对他人进行恶意、冒犯或侵犯的行为。具体的法律界定因国家和地区而异,但常见的标准包括言辞的恶意性、对他人的侵犯程度以及对受害者造成的心理伤害。针对言语骚扰的应对措施包括立即制止言语骚扰行为、收集证据以支持投诉、寻求法律援助或寻求救济。此外,教育和宣传也是预防言语骚扰的重要手段,通过提高公众意识和建立零容忍的文化氛围,可以减少言语骚扰的发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条
    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5:4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