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共同犯罪从犯从犯认定 |
释义 | 应这样认定共同犯罪中的从犯: 1、首次参加共同犯罪或者参加次数少于其他犯罪分子的,以及仅参加了部分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通常为从犯; 2、在犯罪中实行行为强度通常较小,或者技巧不够熟练; 3、对造成犯罪结果只起很小的作用,甚至根本未起任何作用;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一、非法集资从犯审判原则是什么 认定从犯,要从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实际参加的程度、具体罪行的大小、对危害结果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去具体分析判断,看其在共同犯罪中是否起次要的作用或者辅助作用。 审判原则为: 1、依法独立审判。 2、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是指人民法院在审判活动中,必须平等地适用法律。 3、适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4、公开审判。 5、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6、合议制,我国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基本组织形式是采用合议制。 7、回避制度,审判人员不参加审理与自己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的案件的制度。 二、主犯没抓住从犯怎么判刑 一般情况下需要等主犯归案之后才能判刑。只有主犯逃跑一年以上没有办法抓获归案的,才能把现有的罪犯进行审判和宣判。从犯的量刑是比照主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一般来说从犯判处的刑罚不可能比主犯重,但如果从犯有其他从重处罚的情节,那么从犯判处的刑法就会重于主犯。 从犯的分类具体如下: 1、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所谓起次要作用的正犯是相对于起主要作用的正犯而言的,虽然直接参加了实施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但衡量其所起的作用仍属于次要的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直接参加了实施犯罪行为,但在整个犯罪活动中起次要作用。比如,在犯罪集团中,听命于首要分子,参与了某些犯罪活动;或者在一般共同犯罪中,参与实施了一部分犯罪活动。一般起次要作用的正犯具体罪行较轻、情节不严重,没有直接造成严重后果; 2、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所谓帮助犯是相对于正犯而言的。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为实施共同犯罪提供方便,创造有利条件、排除障碍等,例如,提供犯罪工具,窥探被害人行踪,指点犯罪地点和路线,提出犯罪时间和方法的建议,事前应允帮助窝藏其他共同犯罪人以及窝赃、销赃等。 三、胁从犯应如何承担刑事责任? 胁从犯是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即在他人威胁下不完全自愿地参加共同犯罪,并在共同犯罪中起较小作用的人。 法律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即根据他参加实施的犯罪性质、被胁迫的程度以及对造成的危害结果所起的作用等情况,综合分析确定或者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共同犯罪人中原来是被胁迫参加犯罪,后却变为自愿或者积极参加犯罪活动的,不能再确定为胁从犯,应根据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分别以主犯或者从犯论处。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第二十七条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