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判断涉外财产权益纠纷的标准有哪些 |
释义 | 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判断是否是涉外财产权益纠纷的标准有三个: 第一,主体涉外。即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当事人是具有不同国籍的自然人、法人。 第二,标的物涉外。即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标的物位于外国。 第三,法律关系的内容涉外。即法律关系据以产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事实发生在国外。 一、仲裁公司和裁判长的区别 1、适用的事项不同。仲裁解决的是诉讼过程中的程序性问题,目的是使人民法院有效地指挥诉讼,清除诉讼中的障碍,推进诉讼进程。判决解决的是当事人双方争执的权利义务问题,即实体法律关系,目的是解决民事权益纠纷,使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得以解决。2、作出的依据不同。裁定根据的事实是程序性事实、依据的法律是民事诉讼法,可以在诉讼过程中的任何阶段作出。判决根据的事实是人民法院认定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判决只能在案件审理的最后阶段作出。3、形式、上诉范围、上诉期限和法律效力不同。裁定可以采取口头形式或者书面形式,而判决必须采取书面形式。裁定只有不予受理、对管辖权有异议的和驳回起诉的裁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准许当事人在裁定后10日内上诉,其他裁定一经作出,立即生效。 二、什么是劳动法律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法律法规调整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劳动法律法规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劳动法律关系在性质上有着根本的不同,社会主义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法律法规调整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件是,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是依据劳动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以及公民、法人的劳动权利和劳动行为能力。 三、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有哪些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简称民事主体,是指法律规定的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从而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所谓民事权利能力,就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自然人或社会组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民事关系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涉外民事关系: (一)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是外国公民、外国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无国籍人; (二)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经常居所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 (三)标的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 (四)产生、变更或者消灭民事关系的法律事实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 (五)可以认定为涉外民事关系的其他情形。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