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我国遗产继承方式包括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抚养协议。遗嘱继承和遗赠优先于法定继承。未成年人无法独立行使受遗赠权,需由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 法律分析 在我国,遗产继承的方式包括四种: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和遗赠抚养协议,其中遗嘱继承和遗赠的效力优先于法定继承。遗嘱继承是在法定继承人中确定继承人,从法定继承人之外的人选定继承人的为遗赠。未成年人受其年龄、智力或者精神状态的限制,无法独立行使接受或放弃受遗赠权。为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法律规定,由未成年继承人的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受遗赠权利。 拓展延伸 未成年人遗产继承的法律保护措施 未成年人遗产继承的法律保护措施旨在确保未成年人在接受遗产时享受到适当的保护和管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未成年人接受遗产时,通常需要指定监护人或受托人来代表其管理遗产。监护人或受托人有责任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确保遗产被妥善管理和使用。法律还规定了未成年人遗产使用的限制,以确保其财产安全和合理利用。此外,法律还规定了未成年人遗产管理的审查程序,以确保监护人或受托人履行其职责。这些法律保护措施旨在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保障他们在遗产继承中的合法权益。 结语 未成年人遗产继承的法律保护措施旨在确保未成年人在接受遗产时享受到适当的保护和管理,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维护。通过指定监护人或受托人来管理遗产,保证遗产的妥善使用和管理。同时,法律规定了未成年人遗产使用的限制,以确保财产的安全和合理利用。审查程序的设立也确保了监护人或受托人履行职责的合法性。这些法律保护措施有助于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确保他们在遗产继承中受到公平对待。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十九条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民法典》生效时间为2021年1月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