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生效判决书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
释义 | 我国司法实践中,一审判决书的生效时间根据不同类型的案件有所不同:民事一审判决书在上诉期15天过后生效,行政一审判决书在收到后15天如不上诉自动生效,刑事一审判决书在收到后10天如不上诉自动生效。而二审判决书在送达时就生效,上诉期分别计算,如果上诉期间有法定假日则延期计算。 法律分析 判决书生效时间:我国司法实践中实行的是二审终审,一审和二审的判决书生效的各有不同。 1、民事一审判决书。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第一款,“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的规定,上诉期间是15天,因此一审判决书的生效时间是在上诉期过了之后,也就是判决的15天以后生效。 2、行政一审判决书。一审判决为收到判决书15日如不上诉,自动生效。 3、刑事一审判决书。一审判决为收到判决书10日内如不上诉,自动生效4、二审判决。二审终审制度的意思就是二审就是最后一次审判,二审是没有上诉这个说法的。所以,民事、行政和刑事的二审判决书在送达时就生效。双方不是同时收到的,分别计算上诉期间。如果上诉期是法定假日的,延期计算。 拓展延伸 判决书生效的具体程序是什么? 判决书生效的具体程序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当法院作出判决后,判决书会被送达给相关当事人。接着,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可以选择是否上诉。如果没有上诉,判决书将进入执行程序。执行程序包括申请执行、财产查控、拍卖变卖等程序,以确保判决的实际执行。在执行程序中,法院会根据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和情况的复杂程度,采取相应的执行措施。一旦执行程序完成并且没有再次上诉,判决书将正式生效,具备强制执行力。判决书生效后,被判决方应履行判决所规定的义务,否则可能会面临进一步的法律后果。以上是判决书生效的一般程序。 结语 判决书生效时间因案件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民事一审判决书需等待上诉期满15天后生效,行政一审判决书在15天内如无上诉自动生效,刑事一审判决书则在10天内如无上诉自动生效。二审判决书在送达时即生效,各方分别计算上诉期限。判决书生效后,执行程序将确保判决实施,并具备强制执行力。被判决方应履行判决所规定的义务,否则将承担法律后果。以上是判决书生效的一般程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任务和基本原则 第十条 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审判组织 第一百八十五条 合议庭开庭审理并且评议后,应当作出判决。对于疑难、复杂、重大的案件,合议庭认为难以作出决定的,由合议庭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应当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审判组织 第一百八十三条 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或者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但是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速裁程序的案件可以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高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至七人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三人或者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由审判员三人至七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人民法院审判上诉和抗诉案件,由审判员三人或者五人组成合议庭进行。 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应当是单数。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