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违犯法律规定:单位要求员工在法定节假日工作 |
释义 | 强迫职工在法定节假日上班算违法,需支付加班费。若不支付加班费,可申请劳动仲裁。中国法定节假日共11天,包括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 法律分析 强迫职工在法定节假日上班算违法。法律规定,法定假日期间职工需要给劳动者安排休假,不休假的,要支付加班费。不支付加班费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一、强迫职工在法定节假日上班算违法吗 强迫职工在法定节假日上班算违法。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二、法定节假日加班不给加班费怎么办 法定节假日加班不给加班费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可以先与用人单位协商,看用人单位能否支付加班费; 2.申请劳动仲裁,向所在单位的劳动仲裁部门申请劳动仲裁; 3.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我国《劳动仲裁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劳动者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中国法定节假日一共多少天 中国法定节假日一共11天,具体如下: 1.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2.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3.清明节,放假1天(阳历清明当日); 4.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5.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6.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7.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结语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的规定,强迫职工在法定节假日上班是违法的。用人单位应当给予劳动者安排休假,并支付相应的加班费。如果用人单位不支付加班费,劳动者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协商、申请劳动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中国法定节假日共有11天,包括新年、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益是法律的底线,我们应当共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七条 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 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七章 附 则 第八十八条 本法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第三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 用人单位违反前两款规定的,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此解除与劳动者所订立的劳动合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