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违反国家机密保密规定可能触犯的罪名是什么?
释义
    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的主旨是指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绝密、机密的文件、资料或其他物品,拒不说明来源与用途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国家安全法》,此行为将受到刑事处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非法持有行为包括未经授权的人员携带、存放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或其他物品。只说明来源或用途的情况下,仍然构成犯罪。
    法律分析
    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判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八十二条【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以窃取、刺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绝密、机密的文件、资料或者其他物品,拒不说明来源与用途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相关法律]
    《国家安全法》
    第十五条国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
    国家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任何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颠覆或者煽动颠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行为;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窃取、泄露国家秘密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境外势力的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
    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的认定
    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是指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绝密、机密的文件、资料或者其他物品,拒不说明其来源与用途的行为。属于国家绝密、机密的文件、资料或者其他物品,实际上是指国家绝密、机密的载体。非法持有包括两种行为:一是不应知悉某项国家绝密、机密的人员携带、存放属于该项国家绝密、机密的文件、资料或其他物品;二是可以知悉某项国家绝密、机密的人员,未经办理手续,私自携带、存放属于该项国家绝密、机密的文件、资料或其他物品。实施非法持有行为,说明其来游、与用途的,不成立本罪;但仅说明来源或者仅说明用途的,仍然成立本罪。
    结语
    非法持有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物品罪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82条和《国家安全法》第15条等相关法律进行认定的。该罪行指的是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绝密、机密的文件、资料或其他物品,并且拒不说明其来源与用途。非法持有行为可以包括未应知悉某项国家绝密、机密的人员携带、存放相应文件、资料或物品,或者可以知悉某项国家绝密、机密的人员未经办理手续私自携带、存放相应文件、资料或物品。如果犯罪嫌疑人能够说明来源和用途,那么罪名不成立;但如果仅说明来源或仅说明用途,仍然构成该罪。根据刑法规定,犯罪嫌疑人一旦定罪,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刑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二章 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 第十条 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绝密级国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机密级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秘密级国家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三章 保密制度 第二十三条 存储、处理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涉密信息系统)按照涉密程度实行分级保护。
    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国家保密标准配备保密设施、设备。保密设施、设备应当与涉密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
    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规定,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2010修订):第二章 国家秘密的范围和密级 第十三条 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应当遵守定密权限。
    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具体的定密权限、授权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规定。
    机关、单位执行上级确定的国家秘密事项,需要定密的,根据所执行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确定。下级机关、单位认为本机关、本单位产生的有关定密事项属于上级机关、单位的定密权限,应当先行采取保密措施,并立即报请上级机关、单位确定;没有上级机关、单位的,应当立即提请有相应定密权限的业务主管部门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公安、国家安全机关在其工作范围内按照规定的权限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