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服刑人员出来后有哪些政策 |
释义 | 出狱人员扶持政策主要包括:1.提供就业指导和岗位信息,参加定点单位培训后可申请减免培训费用;2.家庭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可申请纳入保障范围;3.农村籍刑释解教人员可申请临时社会救济;4.自谋职业、创业可享受扶持政策,包括按限额扣减税费。 法律分析 出狱人员扶持政策主要有: 一是你可以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对你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和就业岗位信息,参加由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的再就业定点单位培训的,经考核合格并实现就业后,你可根据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申请减免培训费用。 二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可申请民政部门纳入当地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三是农村籍的刑释解教人员,在刑满释放、解除劳教回原籍居住地后,应及时落实责任田(山、地)。因无生活来源造成生活困难的,经本人申请、村委会出具证明、乡镇司法所和民政办报县(市、区)司法局、民政局审核同意后,可领取地方政府临时社会救济。 四根据市场需求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实行扶持政策。即在2008年底以前从事个体经营的,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费和个人所得税。 拓展延伸 服刑人员出狱后的社会融入政策与支持措施 服刑人员出狱后的社会融入政策与支持措施涵盖了一系列措施,旨在帮助他们顺利融入社会,重建自己的生活。其中包括就业机会的提供,为他们提供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机会,以增加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此外,还有住房安排、社会福利、心理咨询和康复服务等方面的支持,以帮助他们逐步恢复正常生活。同时,社会也需要提供公正的法律环境,保护他们的权益,避免歧视和排斥。通过这些政策与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促进服刑人员的社会融入,减少再犯率,同时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和包容的社会。 结语 出狱人员扶持政策的实施为他们顺利融入社会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政府提供就业指导、培训和岗位信息,帮助他们增强就业竞争力。对于家庭收入低的人员,可以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籍的刑释解教人员可以获得地方政府的临时社会救济。同时,自谋职业和创业也得到政策的扶持。这些政策与措施的实施旨在帮助他们重建生活,同时社会也需要提供公正的法律环境,保护他们的权益。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促进他们的社会融入,减少再犯率,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和包容的社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2012修正):第四章 狱政管理 第二节 警戒 第四十一条 监狱的武装警戒由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负责,具体办法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七节 剥夺政治权利 第五十七条 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在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时候,应当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三章 刑罚 第七节 剥夺政治权利 第五十八条 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从徒刑、拘役执行完毕之日或者从假释之日起计算;剥夺政治权利的效力当然施用于主刑执行期间。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监督管理的规定,服从监督;不得行使本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各项权利。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