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继承房子强制公证指什么 |
释义 | 继承房子强制公证制度已经废止了,不需公证。 2016年7月5日,司法部发布了关于废止《司法部、建设部关于房产登记管理中加强公证的联合通知》的通知,据此继承房产等有关房产登记事项可以不用公证了。 今后,公证不再是继承(受遗赠)不动产登记的前置条件,公证成为办理继承(受遗赠)申请人的可选项,由其自行选择是否公证,这体现了对不动产登记申请人程序性权利的尊重。 房产继承公证不仅“公证难”,还“公证贵”,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降低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的通知》,2013年后公证收费采取分段收费,具体到100万价格的房产,需要支付的公证费用为9400元。因此,不再强制公证确实给老百姓创造了经济上的实惠。 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四条规定“因继承、受遗赠取得不动产,当事人申请登记的,应当提交死亡证明材料、遗嘱或者全部法定继承人关于不动产分配的协议以及与被继承人的亲属关系材料等,也可以提交经公证的材料或者生效的法律文书。”按照此实施细则,申请人在办理房产继承时可选择的途径如下: 一、遗嘱继承或遗赠 提供被继承人死亡证明、遗嘱、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亲属关系证明等材料申请房屋过户登记。 二、法定继承 法定继承有三种途径: 1、公证继承:即使废止房产继承的强制公证,但这仍是当事人在办理产权过户中的可选择方式之一。 2、协商继承:全部继承人之间如果能协商一致达成不动产分配协议的,可以提交被继承人死亡证明、全部法定继承人关于不动产分配的协议、继承人与被继承人的亲属关系证明以及其他必要的材料。 3、诉讼继承:全部继承人不能协商一致或无法取得继承权公证的,则需要到法院提起继承纠纷之诉,最终持法院出具的生效法律文书申请。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