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职务犯罪主要指公务员或者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违法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对于这类犯罪,刑责的大小与主观方面密切相关。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3条规定:职务犯罪的刑法责任,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从重处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9条规定:犯罪的主体是指在刑法规定的案件中,有故意或者过失的行为,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客体,能够承担刑法责任的自然人和法人。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1条规定:犯罪的主观因素包括犯罪的动机、目的、手段和后果。 综上所述,职务犯罪的主观因素对刑责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犯罪人的主观方面存在恶意、目的明确,或者采用了特别恶劣的手段,那么其刑责应当相应加重。同时,如果犯罪人能够积极认罪悔罪,并且在案件中取得了一定的协助作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其刑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