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我国两审终审制的例外
释义
    我国《刑诉法》规定两审终审制,但有三种例外: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案件为一审终审,判处死刑的案件需经死刑复核程序核准,地方各级法院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案件需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法律分析
    我国《刑诉法》第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但是我国两审终审制有以下三种例外
    1.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案件为一审终审。
    2.判处死刑的案件,必须依法经过死刑复核程序核准,判决,裁定才能发生法律效力并交付执行。
    3.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根据刑法规定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案件,必须经最高人民法院的核准,判决,裁定才能发生法律效力并交付执行。
    拓展延伸
    我国两审终审制的特殊案例
    我国两审终审制的特殊案例是指在一般情况下,我国的司法程序中实行两审终审制度,即普通法院进行两次审判后作出终审判决。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一制度可能会有例外。例如,对于重大犯罪案件、重大民事纠纷或其他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法院可能会根据需要进行更多的审理,以确保案件的公正和准确。这些特殊案例的审理程序可能包括第三审、再审等额外的审判阶段,以确保法律的正确适用和司法的公正性。这种特殊案例的审理方式旨在保障司法的公正和权威,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法制的完善。
    结语
    我国《刑诉法》规定了两审终审制,但也存在三种例外情况。首先,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审案件即为一审终审。其次,判处死刑的案件需经死刑复核程序核准后方可生效执行。最后,地方各级法院在刑法规定的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案件,需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方可生效执行。这些特殊案例的存在确保了司法程序的公正和准确,维护了法律的权威和社会的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 第十六条 人民法院审判下列第一审案件,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七人合议庭进行:
    (一)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社会影响重大的刑事案件;
    (二)根据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提起的公益诉讼案件;
    (三)涉及征地拆迁、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
    (四)其他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 第十七条 第一审刑事案件被告人、民事案件原告或者被告、行政案件原告申请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合议庭审判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合议庭审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 第十五条 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人民陪审员和法官组成合议庭进行:
    (一)涉及群体利益、公共利益的;
    (二)人民群众广泛关注或者其他社会影响较大的;
    (三)案情复杂或者有其他情形,需要由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的。
    人民法院审判前款规定的案件,法律规定由法官独任审理或者由法官组成合议庭审理的,从其规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