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经批准,不能由个人保管公务用枪的情形是什么? |
释义 | 《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旨在加强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确保人民警察依法正确使用公务用枪执行职务。规定了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的定义和范围,明确了配备原则和禁止非编人员佩带使用公务用枪。要求各级公安机关建立管理制度,明确单位和负责人的职责,严格控制和管理公务用枪。 法律分析 《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第一条为加强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保障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依法正确使用公务用枪执行职务, 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公安机关公务用枪,是指各级公安机关(包括铁路、交通、民航、林业、海关)及其在编在职的人民警察按照规定配备的用于执行职务的各类枪支弹药。列入公安机关序列的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装备的枪支,按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有关规定管理。第三条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的配备以工作必需为原则,非因工作需要的不予配备公务用枪。非在编在职的人民警察一律严禁佩带、使用公务用枪。第四条各级公安机关应当本着既要保证工作需要,又要严格控制严格管理的原则,建立公务用枪管理制度,明确所属各配备枪支单位及其负责人的公务用枪管理职责,明确佩带、使用公务用枪的人民警察的枪支管理职责。 拓展延伸 什么情况下需要经过批准才能个人保管公务用枪? 在我国,个人保管公务用枪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准程序。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能获得个人保管公务用枪的许可。首先,个人必须具备合法的身份和资格,例如执法人员、军事人员或安保人员。其次,必须经过专门机构的审批和授权,确保个人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枪支的安全使用和保管。此外,还需要个人提供充分的理由和证明,证明个人保管公务用枪对于履行特定职责或保护公共安全至关重要。这样的严格规定旨在确保公务用枪的合法使用和防止滥用。因此,只有在符合这些情况下,个人才能经过批准并获得个人保管公务用枪的权利。 结语 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旨在加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对公务用枪的正确使用,确保其依法执行职务。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个人保管公务用枪需经过严格审批程序,包括合法身份、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条件。这些规定旨在保障公务用枪的安全使用和防止滥用,以维护公共安全和履行特定职责。只有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个人方可获得个人保管公务用枪的权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2015修正):第一章 总则 第三条 国家严格管制枪支。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法律规定持有、制造(包括变造、装配)、买卖、运输、出租、出借枪支。 国家严厉惩处违反枪支管理的违法犯罪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枪支管理的行为有检举的义务。国家对检举人给予保护,对检举违反枪支管理犯罪活动有功的人员,给予奖励。 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2015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运输枪支未使用安全可靠的运输设备、不设专人押运、枪支弹药未分开运输或者运输途中停留住宿不报告公安机关,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未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对直接责任人员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2015修正):第四章 枪支的日常管理 第二十三条 配备、配置枪支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妥善保管枪支,确保枪支安全。 配备、配置枪支的单位,必须明确枪支管理责任,指定专人负责,应当有牢固的专用保管设施,枪支、弹药应当分开存放。对交由个人使用的枪支,必须建立严格的枪支登记、交接、检查、保养等管理制度,使用完毕,及时收回。 配备、配置给个人使用的枪支,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防被盗、被抢、丢失或者发生其他事故。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