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改善民生的举措有哪些
释义
    改善民生的措施:
    一是着力抓好全民创业促就业。
    二是着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三是着力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四是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五是着力办好各项福民实事。
    改善民生的具体措施:
    1、扩大低保覆盖面,
    2、增加医保报销比例,
    3、农村粮食直补等综合补贴的发放,
    4、公益性岗位人员安排,
    5、退耕还林措施及补贴,
    6、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每年安排招收公务员、事业干部、“三支一扶、进村进社”、特岗教师等人员,
    7、逐步提高职工工资,特别是提高各种补贴,
    8、大力提倡干部联村联户、帮办实事,
    9、在住房上的制度改革及扩大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等,十八大以后,新一届党中央更加关注民生问题,积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要求党员干部转变作风,多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条 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百二十一条 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的人,有权请求受益人偿还由此支出的必要费用。
    第一百二十二条 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
    第一百二十三条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就下列客体享有的专有的权利:
    (一)作品;
    (二)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三)商标;
    (四)地理标志;
    (五)商业秘密;
    (六)集成电路布图设计;
    (七)植物新品种;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客体。
    第一百二十四条 自然人依法享有继承权。
    自然人合法的私有财产,可以依法继承。
    第一百二十五条 民事主体依法享有股权和其他投资性权利。
    第一百二十六条 民事主体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民事权利和利益。
    第一百二十七条 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百二十八条 法律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消费者等的民事权利保护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百二十九条 民事权利可以依据民事法律行为、事实行为、法律规定的事件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式取得。
    第一百三十条 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法行使民事权利,不受干涉。
    第一百三十一条 民事主体行使权利时,应当履行法律规定的和当事人约定的义务。
    第一百三十二条 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3 2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