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计提坏账准备比例有规定吗 |
释义 |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是公司会计政策制定的,一般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按账龄分析制定,如1年以内5%,1到2年20%,2到3年50%,3年以上100%等。 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如下:企业坏账损失的核算应采用备抵法,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可以按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赊销金额百分比法等计提坏账准备,也可以按客户分别确定应计提的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有: 1、余额百分比法, 2、账龄分析法, 3、销货百分比法, 4、个别认定法 余额百分比法:首次计提坏账准备公式,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等于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乘坏账准备计提百分比。 账龄分析法:首次计提坏账准备公式,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等于期末各账龄组应收账款余额乘各账龄组坏账准备计提百分比。销货百分比法:当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等于本期销售总额乘坏账准备计提比例。 个别认定法:是针对每项应收款项的实际情况分别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 设置“坏账准备”的意义如下: 设置“坏账准备”意义主要体现着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会计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一项重要原则,运用广泛,可防止抬高资产和收益,压低负债和费用,并起到预警风险和化解风险的作用。但实际运用中存在利用谨慎性原则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要采取必要措施趋利避害,使会计信息更具客观性 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的估算方法,根据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的应收账款应以将来可实现的价值为准,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估计入账。 目前我国会计实务中规定只能采用应收账款百分比法,即企业可以于年度终了,按照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3%--5%计提坏账准备金,计入管理费用,形成坏账准备,实际发生坏账时再冲减坏账准备同时转销应收账款。 法律依据 《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三条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坏账损失的核算在备抵法下,可以按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赊销金额百分比法等方法计提坏账准备.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