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未在事故发生时报案,过后如何进行报案?
释义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二条规定了当事人未在事故现场报警,事后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程序。公安机关应在三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并告知当事人。如果核实事故存在,公安机关将受理,否则将书面告知当事人。根据该规定,当事人可以到事故发生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案,核实后将受理事故。
    法律分析
    1、《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二条规定:当事人未在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报警,事后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十条的规定予以记录,并在三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经核查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受理,并告知当事人;经核查无法证明道路交通事故事实存在,或者不属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管辖的,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2、根据本条规定,你如果发生事故当时没有报警,你可以到事故发生地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报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如果核实交通事故存在就会受理的。
    拓展延伸
    事故后延迟报案,如何妥善处理?
    在事故后延迟报案的情况下,需要采取一系列妥善处理措施。首先,立即联系当地警方,说明事故发生的详细情况,并解释为何未能及时报案。其次,提供充分的证据,如照片、视频或目击证人的陈述,以支持报案的真实性。同时,积极配合警方的调查,回答问题并提供相关资料。此外,寻求法律咨询,了解延迟报案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并根据律师的建议采取相应行动。最后,保持沟通和合作,遵守警方的指示,以确保案件得到妥善处理,并避免可能的法律问题。
    结语
    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如果当事人未能及时报警,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二条,可以在事后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案。公安机关会核实事故情况,如果确认存在交通事故,将受理案件并告知当事人。对于延迟报案的情况,当事人应立即联系警方,提供充分证据,并积极配合调查。同时,寻求法律咨询,了解法律后果,并根据律师建议采取相应行动。保持沟通和合作,遵守警方指示,确保案件得到妥善处理,避免可能的法律问题。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三章 报警和受案 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及其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警的,应当受理,制作受案登记表并记录下列内容:
    (一)报警方式、时间,报警人姓名、联系方式,电话报警的,还应当记录报警电话;
    (二)发生或者发现道路交通事故的时间、地点;
    (三)人员伤亡情况;
    (四)车辆类型、车辆号牌号码,是否载有危险物品以及危险物品的种类、是否发生泄漏等;
    (五)涉嫌交通肇事逃逸的,还应当询问并记录肇事车辆的车型、颜色、特征及其逃逸方向、逃逸驾驶人的体貌特征等有关情况。
    报警人不报姓名的,应当记录在案。报警人不愿意公开姓名的,应当为其保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六章 执法监督 第七十八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交通警察的管理,提高交通警察的素质和管理道路交通的水平。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对交通警察进行法制和交通安全管理业务培训、考核。交通警察经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执行职务。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七章 认定与复核 第二节 复 核 第七十四条 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自受理复核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对下列内容进行审查,并作出复核结论:
    (一)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是否正确、责任划分是否公正;
    (二)道路交通事故调查及认定程序是否合法;
    (三)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证明是否符合规定。
    复核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形式,但当事人提出要求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认为有必要时,可以召集各方当事人到场,听取各方意见。
    办理复核案件的交通警察不得少于二人。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4: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