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2021年4月,我国刑法对未成年犯罪的新规定正式实施。规定未成年人普遍减轻或免除处罚,同时明确规定对特别严重的罪行必须追究刑事责任。 2021年4月1日,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新规定正式实施。新规定提出:对于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一般不适用刑法处罚;对于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在量刑时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但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抢劫、贩卖毒品等特别严重罪行,依然必须追究刑事责任。新规定将保护未成年人生命、身体和尊严放在更为重要的地位,并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更为精细的区分和处置。这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成长,减少社会上的犯罪现象。值得注意的是,新规定还规定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的责任。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预防和挽救工作,也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如果未成年人犯罪后悔了,是否可以从轻或免除处罚?在新规定下,未成年人犯罪的认罪悔罪和赔偿表现等情节,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但必须是自愿认罪、真诚悔罪,并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同时,还需要考虑到其年龄、认知程度、犯罪动机等方面因素。 新的未成年人犯罪规定对于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犯罪预防和挽救方面,每个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犯罪,不负刑事责任;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犯罪的,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