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调解书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 |
释义 | 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包括案件受理、调查取证、调解、裁决和执行等阶段,当事人提交申请后,仲裁委员会会决定是否受理,随后进行调查取证,尝试调解达成协议,如无效则进行裁决,最后双方应自觉执行裁决或调解结果。 法律分析 案件受理这一阶段包括两项工作:当事人在规定的时效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请求仲裁的书面申请;案件受理。仲裁委员会在收到仲裁申请后一段时间内要做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 调查取证调查取证的目的是收集有关证据和材料,查明争议实施,为下一步的调解或裁决做好准备工作。调查取证工作包括撰写调查提纲,根据调查提纲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取证,核实调查结果和有关证据等。 调解仲裁庭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首先要做调解工作,努力促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对达成协议的仲裁庭还需制作仲裁调解书。 裁决经仲裁庭调解无效或仲裁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反悔,调解失败的,劳动争议的处理便进入裁决阶段。仲裁庭的裁决要通过召开仲裁会议的形式做出。一般要经过庭审调查、双方辩论和陈述等过程,最后由仲裁员对争议事实进行充分协商,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裁决。仲裁庭做出裁决后应制作调解裁决书。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起诉。 调解或裁决的执行仲裁调解书自送达当事人之日起生效;仲裁裁决书在法定起诉期满后生效。生效后的调解或裁决,当事双方都应该自觉执行。 拓展延伸 调解书的法律效力及其影响 调解书是一种法律文书,一经作出即具备法律效力。它代表了当事人之间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调解书的法律效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调解书可以作为证据在法院审理中使用,有助于解决争议。其次,调解书的内容和约定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双方应按照协议履行义务。此外,调解书的法律效力还表现在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如果一方不履行调解书约定的义务,对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总之,调解书的法律效力对当事人具有重要影响,有助于促进争议的解决和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结语 案件受理是劳动争议解决的第一步,包括当事人提交书面申请和仲裁委员会作出受理或不受理的决定。调查取证是为了查明争议事实,为调解或裁决做准备。调解旨在促使双方达成协议,裁决是当调解无效或双方反悔时的处理方式。调解或裁决书具有法律效力,可作为证据使用,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也可申请强制执行。调解书的法律效力在争议解决和维护权益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四章 调解程序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在人民调解活动中履行下列义务: (一)如实陈述纠纷事实; (二)遵守调解现场秩序,尊重人民调解员; (三)尊重对方当事人行使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五章 调解协议 第三十条 口头调解协议自各方当事人达成协议之日起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五章 调解协议 第二十九条 调解协议书可以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二)纠纷的主要事实、争议事项以及各方当事人的责任; (三)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内容,履行的方式、期限。 调解协议书自各方当事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人民调解员签名并加盖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之日起生效。调解协议书由当事人各执一份,人民调解委员会留存一份。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