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未制定应急预案的处罚措施是什么? |
释义 | 生产经营单位应按规定编制和执行应急预案,否则将受到罚款和停产整顿的处罚。未编制应急预案或未定期演练的单位可被处以5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者还需支付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同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也会受到罚款。另外,未开展风险评估、未备案、未告知周边单位和人员等违规行为也将受到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此外,未落实应急物资和装备的单位也将受到处罚。 法律分析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编制应急预案的; (二)未按照规定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的。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在应急预案编制前未按照规定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 (二)未按照规定开展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的; (三)未按照规定进行应急预案备案的; (四)事故风险可能影响周边单位、人员的,未将事故风险的性质、影响范围和应急防范措施告知周边单位和人员的; (五)未按照规定开展应急预案评估的; (六)未按照规定进行应急预案修订并重新备案的; (七)未落实应急预案规定的应急物资及装备的。 拓展延伸 应急预案缺失引发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应急预案缺失可能引发一系列法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未制定应急预案的单位或个人,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经济赔偿、行政责任追究等法律后果。行政处罚可能包括罚款、责令改正、暂停业务等措施;经济赔偿可能涉及对受害方的损失进行赔偿;行政责任追究可能导致相关责任人受到纪律处分或行政处罚。此外,应急预案缺失可能还引发民事诉讼,受影响的人或单位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损失。因此,单位和个人应当认真制定并落实应急预案,以避免可能产生的法律责任。 结语 应急预案缺失可能引发一系列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对于未制定应急预案的单位或个人,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经济赔偿、行政责任追究等法律后果。此外,应急预案缺失可能还引发民事诉讼,受影响的人或单位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损失。因此,单位和个人应当认真制定并落实应急预案,以避免可能产生的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危害核设施、核材料安全,或者编造、散布核安全虚假信息,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章 监测与预警 第四十五条 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除采取本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的措施外,还应当针对即将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措施: (一)责令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的准备; (二)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三)加强对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四)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公共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 (五)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采取特定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危害的建议、劝告; (六)转移、疏散或者撤离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转移重要财产; (七)关闭或者限制使用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场所,控制或者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活动;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必要的防范性、保护性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 总 则 第四条 国家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