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法律分析: 未成年人是指18周岁以下的自然人,其法律行为能力受到限制。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与家长或监护人共同签订的合同的法律效力,在一定条件下是存在的。 首先,未成年人与家长或监护人共同签订的合同必须是合法的。合法的合同是指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例如,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等。 其次,未成年人与家长或监护人共同签订的合同必须属于未成年人能够独立处理的日常生活事务。例如,未成年人与家长或监护人共同签订的购物合同、餐饮合同等,属于日常生活事务,未成年人可以独立处理,此类合同是具备法律效力的。 但是,如果未成年人与家长或监护人共同签订的合同属于未成年人不能独立处理的重大事务,例如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借款合同等,此类合同需要另行经过法定代理人的审批或者获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才能够具备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二十二条 未成年人可以与其法定代理人共同订立日常生活中的合同,并对合同履行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未成年人与其法定代理人订立的合同,应当符合法律规定和未成年人的利益,但是未成年人另有表示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三条 未成年人可以根据其年龄、智力等情况,在其法定代理人的监护下,独立实施符合其日常生活需要的民事法律行为,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四条 未成年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违反法律规定或者超出其民事行为能力范围的,由其法定代理人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