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职务犯罪事件后,员工是否需要继续上班? |
释义 | 法律分析: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职务犯罪是指在担任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组织中的领导或者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滥用职权等行为。如果员工被判定犯有职务犯罪,是否需要继续上班,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员工的犯罪行为严重影响了单位的形象和正常运营,单位可以解除合同或者开除员工。但是如果员工的犯罪行为并未对单位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员工已经得到法律的惩罚,单位可以考虑给予员工改过自新的机会。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二条:职务犯罪的行为人,依照刑法规定,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二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违反劳动合同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二)违反安全生产规定,有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拒不改正或者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第十三条:依法被判处刑事拘留、逮捕、劳动教养或者劳动改造的职工,企业应当停止为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但是职工在刑罚执行完毕并且恢复劳动能力后,企业应当按照规定恢复为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审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在贪污、受贿等行为中,有如下情形之一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一)检举揭发其他人的犯罪行为并且提供重要线索,使国家机关查明案件、追究责任;(二)在主动交代罪行的时候,能够把全部犯罪所得退赔或者追缴的;(三)实施犯罪后,及时主动向国家机关投案自首,并且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 以上是法律分析和法律依据,企业在处理职务犯罪员工的问题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依规处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