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刑事案件再鉴定的时间限制是多少? |
释义 | 刑事案件重新鉴定期限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二百五十五条,如果经审查发现鉴定程序违法、鉴定机构不具备资质、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等情形,公安机关应重新鉴定,期限不明确。如果不符合重新鉴定情形,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作出不准予重新鉴定的决定,并在三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 法律分析 刑事案件,需要重新鉴定的,公安机关在收到鉴定意见之日起5日内将鉴定意见复印件送达违法嫌疑人和被侵害人。经审查,不符合重新鉴定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作出不准予重新鉴定的决定,并在作出决定后三日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刑事案件重新鉴定期限是多久的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二百五十五条 经审查,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应当重新鉴定: (一)鉴定程序违法或者违反相关专业技术要求的; (二)鉴定机构、鉴定人不具备鉴定资质和条件的; (三)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或者违反回避规定的; (四)鉴定意见依据明显不足的; (五)检材虚假或者被损坏的; (六)其他应当重新鉴定的情形。 重新鉴定,应当另行指派或者聘请鉴定人。 经审查,不符合上述情形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作出不准予重新鉴定的决定,并在作出决定后三日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 拓展延伸 刑事案件再鉴定的时效规定是什么? 刑事案件再鉴定的时效规定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再鉴定的限制。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对于刑事案件的再鉴定,一般情况下,自判决生效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超过三个月的,需要提供充分的理由,并经批准方可进行再鉴定。然而,对于特殊情况,如新的证据出现或者存在重大错误等,可以在判决生效之日起五年内提出再鉴定申请。在此时效规定下,当事人需要及时行动,以确保再鉴定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这样的时效规定旨在平衡当事人的权益和司法程序的正当性,维护司法公正和效率。 结语 刑事案件再鉴定的时效规定是为了保证司法程序的正当性和效率,平衡当事人的权益。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判决生效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再鉴定申请。超过三个月的,需提供充分理由并经批准方可进行再鉴定。特殊情况下,如新证据出现或存在重大错误等,可在判决生效之日起五年内提出再鉴定申请。当事人应及时行动,确保再鉴定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维护司法公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侦查 第七节 鉴定 第一百四十七条 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意见,并且签名。 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 第三百零七条 人民检察院对强制医疗的决定和执行实行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 第三百零二条 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经法定程序鉴定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有继续危害社会可能的,可以予以强制医疗。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