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谣言能否通过报警来制止? |
释义 | 诽谤罪的处理与报警需要留下证据,否则派出所也不一定会立案。严重的诽谤行为可构成犯罪,需告诉才能处理,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网络实施诽谤,受害人若无法提供证据,可要求法院协助公安机关收集证据。 法律分析 可以报警,但一定要留下证据,否则空口无凭,派出所也不知道怎样处理。另外,派出所不一定会立案。 1、造谣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可构成诽谤罪。情节严重包括手段恶劣、后果严重、影响大等因素。如造成他人精神受到严重刺激,造成他人自杀、自伤等后果,影响范围大影响恶劣等。 2、根据刑法规定,诽谤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对于诽谤的受害人,应当自行收集有关证据到法院提起刑事自诉。直接报警,公安机关是不会受理的。 3、当然,对于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属于国家追诉案件,可报警,由公安机关、检察院代表国家追究其刑事责任。 4、对于通过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的,在受害人无法掌握相关证据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协助受害人收集有关证据。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拓展延伸 探讨如何有效应对和打击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的传播给社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和打击这一问题。首先,加强公众的媒体素养教育,提高大众对谣言的辨识能力,避免被谣言所蒙蔽。其次,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网络谣言的界定和惩处措施,加大对传播谣言者的处罚力度。同时,加强网络监管,加大对传播谣言的平台和账号的监测和处罚力度。此外,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发现、辟谣和澄清网络谣言,避免谣言蔓延。最后,加强与媒体、社交平台和公众的合作,共同努力打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共同抵制和打击网络谣言的传播。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我们可以有效应对和打击网络谣言,保护社会的信息安全和公众的利益。 结语 谣言传播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打击。加强媒体素养教育,建立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传播谣言者的处罚力度。同时,加强网络监管,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与媒体、社交平台和公众合作,共同抵制网络谣言的传播。通过综合应用这些措施,保护社会信息安全和公众利益,打造清朗网络环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五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公开公共文化服务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新闻媒体应当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宣传报道,并加强舆论监督。 第五十三条 新闻媒体应当开展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知识的公益宣传,弘扬医师先进事迹,引导公众尊重医师、理性对待医疗卫生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